放假在家,不想带孩子去人流聚集的地方,有没有什么简单好玩,又能提升孩子能力的亲子游戏?
好不容易邀请了其他小朋友到我家陪孩子玩,有没有什么多人游戏可以安排上?
有有有,全都有!
我们为大家找了几个上手简单、灵活度高、难易可控的游戏,并且提供了一些可拓展的脑洞方案,让家长们快速get适合自家娃的游戏玩法!
★模仿-孩子被他人夸张有趣的动作吸引,进而产生模仿
★等待-家长数“123”开始
★炫耀-孩子甩下很多便利贴,很得意得看着家长
★认知-在游戏中加入时间、颜色、数字、识物、身体部位等元素
★竞争-看谁甩得多、甩得快
便利贴、计时器
2人及以上
规定时间内,看谁甩下的便利贴多(留在身上的便利贴少)
或者
看谁甩完身上所有便利贴所用的时间短
狂甩便利贴可以说是一个超级嗨的游戏啦!大型蹦迪现场,人越多越好玩!放上欢快的音乐,大家一起甩甩甩起来~
脑洞1:
多彩的便利贴是教孩子认识颜色的好道具。每个人贴某一种颜色,如“红色的妈妈”“蓝色的爸爸”
脑洞2:
每个便利贴写上不同数字,如甩下“1”最多的人获胜
脑洞3:
贴便利贴的同时,教孩子认识身体各个部位,如“这一轮便利贴都贴在屁屁上哦”
脑洞4:
便利贴上可以写上或画上不同的强化物,孩子甩下来哪张,就获得相应的奖励
脑洞5:
买不同形状的便利贴或者把便利贴剪成想要的形状,引导孩子认识形式,如“圆形的贴在圆圆的脑袋上”,或“谁先甩下三角形就获胜”
脑洞6:
加入“骰子”,如孩子掷到几,就可以给对方贴上几张便利贴
脑洞7:
引入时间概念,如放完一首歌就停止、计时器1分钟响起就停止
脑洞8:
如果参与人多,可以2人一组转变为合作型游戏,一人甩甩,另一人同时帮对方快速撕去身上的便利贴(也可指定颜色或数字)
......
小小便利贴,玩法太多太多!您还有没有想到什么新玩法?记得告诉我哦~
★目光跟随-孩子关注家长手中的翻折和呈现的图案
★精细动作-孩子自己翻叠纸片,获得图案
★认知-识别图案内容
★合作-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图案
彩色折纸、剪刀、画笔、胶水
2-3人
别怕,不难的!分分钟就学会啦~
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能力来选择图案,表情、动物、食物、生活用品、运动用品、数字、汽车都可以,给孩子展示一段小小的“魔术”,吸引他的注意力吧~
脑洞1:
家长可以用纸的背面对着孩子,不让孩子看到翻叠的过程,然后让孩子猜测现在是什么图案,反之,也可以孩子来叠,家长来猜
脑洞2:
可以统一用白色底的图案,画上3对眼睛和3张嘴巴,组合出不同的表情,引导孩子识别情绪,模仿表情
脑洞3:
将日常生活技能拆分为简单的3个步骤(图片),在翻叠过程中引导孩子完成对应行为,如睡前要做的3件事:洗澡、刷牙、讲故事
★关注-孩子在游戏中需时刻关注同伴的状态
★沟通-通过语言或动作(拉、拽、轻拍)与同伴沟通“路况”
★假想-把矿泉水瓶、积木、凳子等假想为路障
眼罩/蒙眼布、矿泉水瓶、积木等
3人及以上(至少需要1人旁观确保安全)
在地上摆放一些矿泉水瓶或积木等“障碍物”,一人蒙住眼睛,由孩子带领着,不碰到障碍物,到达终点。
这个游戏对孩子的能力要求稍高一些,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设计稍短的路径,然后逐渐提升难度。
脑洞1:
可以每隔一段距离,就放置一个强化物,随着路径距离变长,强化物等级/数量也提升。每成功行进一段距离,2人都可以获得这个路段的奖励
脑洞2:
如果可以组成2队,那么可以采用石头剪刀布或掷骰子的方式来“比赛”,就像下棋一样,赢的人可以走,看哪一队可以率先到达终点
脑洞3:
如果空间不够2队同时前进,则可以两队轮流比拼,谁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谁就获胜
脑洞4:
加入假想元素,如“小矮凳”代表“山丘”,铺一块“小纸板”代表“河流”,放一个“恐龙玩偶”代表“恐龙”,那么遇到河流要走过去就得戴上游泳圈,遇到恐龙要用小木棍击倒等等
脑洞5:
如果孩子能够分清方位,那么可以尝试让孩子做“指挥”,用言语告诉蒙眼者要怎么走
★模仿-孩子一开始可能不会吹,家长示范
★肺活量-在吹气过程中锻炼孩子的肺活量
★等待-家长数“123”开始
★轮流-通过掷骰子轮流吹气
★竞争-看谁的毛毛虫爬得快
★合作-共同制作毛毛虫、送乒乓球回家
★认知-颜色、数字
彩色折纸、剪刀、画笔、吸管
2人及以上
没骗你,这个超级简单!看我一下就做好啦~
每人一根吸管,设置好起点和终点,向毛毛虫吹气,看谁先到终点。
脑洞1:
通过毛毛虫引导孩子认识颜色。可以在终点处放好对应颜色的纸片,红色的毛毛虫回到红色的纸片上,绿色的毛毛虫回到绿色的纸片上
脑洞2:
毛毛虫的行进路上,我们也可以设置一些小路障,如积木、杯子等,增加难度
脑洞3:
还是骰子!没错!我们可以通过掷骰子的方式,掷到几就可以吹几下
脑洞4:
当孩子学会“吹气让物品前进”后,我们可以把毛毛虫换成更难控制的乒乓球,并且在桌子边缘放置小桶,让孩子把球吹到桶内。桶里面还能放上不同的奖励哦,乒乓球落到哪个桶内,就获得相应的奖励
脑洞5:
吹乒乓球时,可以两人合作,一人吹,孩子在桌子边缘拿着小桶去接球,进一步锻炼孩子的关注力和灵活度
虽然只给大家介绍了4个游戏,但足足有20种玩法呢!说不定大家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开发出更多有意思的方案哦。
最后,给大家一点游戏时的Tips:
【1】
您要做孩子最好的玩具。玩什么没那么重要,孩子愿意和您玩最重要!
【2】
不要“孩子想和你玩游戏,你却要和孩子争输赢”。适当放水,适当辅助,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快乐,让他觉得“我可以”。
【3】
“玩”是形式,“社交”是目的,过程中夸张一点、开心一点、多说一点、装傻一点,激发孩子的互动欲。
【4】
除了吃的,还有什么是孩子喜欢的强化物?选择让孩子有动力的奖励。
【5】
多观察孩子,总结效果,及时进阶、及时更新,让孩子保持玩的兴致。
本文完。
好了,放下手机,快去和孩子玩起来吧!
吹泡泡
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吹,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小朋友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的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的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的时候,小朋友蹲下。“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的手,跳起来。
注意问题:
(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的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的孩子带动能力弱的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的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
(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的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的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儿童孤独症(简称孤独症,或自闭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觉、情感、语言、思维和动作与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也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为常见和典型的一种。
适合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的互动游戏有:
(一)我们邀请一个人
游戏玩法:将小朋友分成甲、乙两组,面对面站好。每组的小朋友手拉手。甲组的说:“我们邀请一个人呀!”边说边向前走,乙组的小朋友向后退。乙组的说:“你们邀请什么人呀?”边说边向前走,甲组的小朋友向后退。甲组的说:“我们邀请某某呀!”(叫一个人小朋友的名字或说出小朋友的特征),被叫到名字的小朋友加人到甲组。甲组、乙组可以轮换着玩。
(二)大皮球
游戏玩法: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教师带领孩子,边走边说儿歌:“走走走,跟着老师走。走走走,跟着朋友走。走走走,走成一个大皮球。”说完后,面向圆心站好。老师在中间做拍球人,边拍边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的低。拍得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在说“跳一跳”、“跳得低”、“跳得高”、“跳跳跳”四句时,孩子双脚原地向上跳起。
(三)接龙游戏
游戏玩法:教师与幼儿拉成圆圈,坐在地板上。教师先做讲解“每人说出自己爱吃什么和不爱吃什么”,并与家长示范。老师开始“我爱吃苹果”,小朋友接着说“我爱吃葡萄”??老师说“我不爱吃辣椒”,小朋友接着说出一种自己不爱吃的东西,要求不能重复别人的答案,亦可变换其他内容的“接龙”。
自闭症训练干预方法
虽然目前孤独症的干预方法很多,但是大多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尚无最优治疗方案,最佳的治疗方法应该是个体化的治疗。其中,教育和训练是最有效、最主要的治疗方法。目标是促进患者语言发育,提高社会交往能力,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学习技能。
孤独症患者在学龄前一般因不能适应普通幼儿园生活,而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医疗机构中接受教育和训练。学龄期以后患者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会有所提高,部分患者可以到普通小学与同龄儿童一起接受教育,还有部分患者可能仍然留在特殊教育学校。
目前国际上受主流医学推荐和使用的训练干预方法,为孤独症的规范化治疗提供了方向,这些主流方法主要有:
(1)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主张以行为主义原理和运用行为塑造原理,以正性强化为主促进孤独症儿童各项能力发展。训练强调高强度、个体化、系统化。
(2)孤独症以及相关障碍儿童治疗教育课程(TEACCH)训练该课程根据孤独症儿童能力和行为的特点设计个体化的训练内容,对患儿语言、交流以及感知觉运动等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核心是增进孤独症儿童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3)人际关系训练法包括地板时光疗法、人际关系发展干预疗法。
上一篇:桌游主要涉及专业知识的游戏
下一篇:自闭症社交游戏的理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