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答记者问中,再次明确提出: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要综合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事情。我们现在,有一些幼儿园老师是从小学老师转过去的,没有学过幼儿托育,把小学的教学方法带过去了,一些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一些小学的课程,所以,好多幼儿园有小学化倾向。
应当明确,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模式是游戏模式,不是教学模式。所以要综合治理小学化倾向。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教育部三令五申禁止幼儿园小学化(教育局三令五申:今后幼儿园不得教汉语拼音!转给家长!),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知识,看似是领先于别人,而实际上,过早学习知识是抢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地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幼儿园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
何为幼儿园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的具体表现包括幼儿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评价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小学化。
提前小学化过早学习知识是抢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为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小学化”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幼儿园小学化危害大
>>>>
违背教育和孩子成长规律
幼儿园小学化是把小学的内容提前给孩子学习,而这些内容基本都高于孩子认知、思维、动作发展的水平,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只能有碍于孩子发展。
造成孩子在幼儿期就开始厌学
孩子在幼儿园就应付大量的任务,诸如写字、算术、抄写等,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厌学。
夺走孩子欢乐幸福的童年
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成人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夺走孩子的幸福。
引起家长盲目竞争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幼儿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而不能向老师提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要求。
挫伤孩子自尊心
如果在幼儿阶段过多地学习了小学知识,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会使这些儿童养成不爱动脑、不爱思考、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提前学习只能使孩子一时领先,让孩子在学习上体会到的是一种由高峰渐渐滑向低谷的感觉,这样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让孩子失去幸福感
儿童教育专家卢勤痛心疾首地说:“我们很多家长和老师把仙女和王子赶出孩子童年的社会,让他们从小就学算术和语文。早教如果没有正确的航向,将摧残孩子的童年。”
摧毁教育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在孩子不同的阶段应该给予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容,这叫教育的适宜性。每一阶段的内容前后衔接,一起构成了大教育体系。如果提前让孩子接受以后的内容,就会打破这个系统,产生不良的后果。
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引起政府高度关注。教育规划纲要强调,“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
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学什么
良好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一日生活皆教育,老师们会在一日流程中教会孩子讲卫生、懂礼貌、不偏食、不挑食、爱运动、早睡早起、有安全意识等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习惯才是奠定孩子未来教育的基石。
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越强的人越能适应新环境,越敢于探索,也越自信。在幼儿园里,老师会让孩子自己动手,整理床铺、自己进餐、穿衣、如厕等,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学习能力
3-6岁,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间,幼儿教师会用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模式”培养孩子的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寓教于乐,让孩子在游戏中习得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探索的能力,为上小学做好准备。
社交能力
对孩子来说,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在跟同龄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孩子逐渐学会怎样建立友情、怎样保持友谊、出现矛盾时怎样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也会学会帮助别人和感恩别人。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孩子在幼儿园所学的东西,会伴随孩子一生。而幼儿园小学化,就相当于让孩子跳过基础教育阶段,直达小学教育,这样,孩子接受的教育就好比空中楼阁,没有支撑,终会颠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幼儿园教育看似简单,却是孩子人生的基石!
孩子在幼儿园就应付大量的任务,诸如写字、算术、抄写等,没有太多时间玩游戏,这些经历只能使孩子提前厌学。
孩子的童年应该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充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游戏中弥漫着他们的成长足迹。对孩子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而成人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夺走孩子的幸福。
为了“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争相把孩子送进教学味浓的幼儿园。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长所好,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之路。
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知道幼儿园教育应该给孩子什么,而不能向老师提出违背教育规律的要求。
想解决这个困局,难上加难。但请你仔细看看我加重的三句话,无论是幼儿园、家长、还是小学,原本都是想让孩子能在学前阶段快乐游戏的。
而分别分析三者做出违背初衷的选择的原因,很容易就能发现,在三者之间,需要攻破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跟不上的焦虑。
小学教育阶段,有一个很有趣的“三年级效应”,意思是那些一二年级很优秀的孩子,到了三年级成绩突然直线式下滑。
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就是那些“超前学习”的孩子在一二年级尝到了甜头,认为学习是一件“不需要花太多努力”的事。而对于“没挑战性”的学习,孩子自然不会有兴趣,也很难养成端正的学习态度了。
很多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在家里吃喝拉撒睡只靠哭笑就有父母来服务。而进了幼儿园,孩子就要懂得照顾自己,掌握独立生活能力、安全常识以及各种动作要领。
比如中班的小朋友要学会的生活能力有:会穿脱、折叠衣服,折叠被褥,会系鞋带,会用筷子,会分发整理餐具,收拾桌子,会刷牙,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从家庭走向学校和社会的过渡期,孩子会在身体、情绪、行为习惯、认知思维、同伴关系、自我表达等诸多方面获得发展,并在社会化过程中培养相应的心理品质。
比如,角色取替能力(我能猜测别人的想法)、同理心(我能感受你的感受)、合作(我可以和别人一起完成)、分享(我需要向别人敞开自己的世界)……这些品质,是比学习任何具体的知识都要珍贵的。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6岁之前,没有进入小学,也不接受正式的文化教育,习惯已经养成,也就听之任之了。但是在6岁之前,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最好时间,大家千万不能忽视,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努力让孩子爱上看书,爱上学习,并且有良好的一个学习习惯。
(公众号:靳老师读书)
很多家长质疑:幼儿园为什么只玩游戏,不教知识?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些家长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就能学习一些小学的课程。加上一些幼儿园迎合市场的做法,就产生了小学化倾向。
小学化倾向具体是指幼儿园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室布置、考核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向小学看齐的一种观念和做法。
殊不知,过早的学习小学课程,看似是抢跑,其实却会对孩子产生无法挽回的伤害。
一、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违反教育循序渐进的原则
生命有着自然的发展顺序,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每一阶段前后衔接起来,就构成了一整个完整、健康的教育体系。
小学化的做法,不考虑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过早地用错误的方式,向孩子传授过难的知识和技能,打乱了孩子学习知识合理的顺序,必将引发丧失兴趣、死记硬背等问题。
二、夺走孩子幸福的童年,导致过早厌学
孩子在游戏中能够更快地吸收知识,掌握经验,游戏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剥夺了游戏,就相当于剥夺了孩子童年幸福的同时,又关上了孩子探索世界、学习新知的那扇门。再加上大量枯燥的读写算练习,必将导致厌学。
三、引起家长盲目跟风,导致恶性竞争
世界是多元的,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单纯知识的学习很难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幼儿期的孩子需要的是更多亲身接触和探究这个世界的机会,而不是坐在教室里填鸭式的接受书本上苍白的文字。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提前学习只能让孩子一时领先,却会在后半程显得疲惫不堪。
知识不等于严肃,相比于小学化的教学,幼儿园只是选择了游戏这种更适合幼儿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掌握知识。
幼儿园的孩子看似在游戏,其实是在以快乐的方式,疯狂地吸收知识,为今后的人生奠定基础。
(公众号:靳老师读书)
上一篇:幼儿园不教知识只能玩游戏
下一篇:幼儿园不能重知识轻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