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幼儿园体育游戏的重要性有哪些方面 1、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为接受智育提供良好条件。
3、通过体育活动,还能使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得到发展。 4、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品德。
5、参加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6、体育活动中的动作美、姿态美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塑造健美体格,陶冶美的情操。
问题二:为什么说幼儿体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下内容摘自百度文库zhouchj1978上传的百度文科《第一节幼儿体育活动的意义》,感谢他的精彩表述: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健康的身体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这一要求的物质基础。体育活动又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建立在基本的身体健康之上,健全的大脑是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人要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并得到发展,首先必须有健康的身体。幼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尚未发展成熟,组织比较娇嫩,其物质基础还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时期又是生长发育十分迅速和旺盛的时期,此时正是建立物质基础的关键有效时期。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的正常生长发育,因为体育活动能增加骨细胞营养物质的供给,使骨密质增厚,骨骼变得更加牢固和粗壮,能使肌纤维增粗,增强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弹力和弹性,有利于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从而增强运动系统机能;由于活动时心跳加快,循环加快,呼吸加快、加深,从而增强心脏功能和血管弹性,并能增强呼吸肌力量,增大肺的通气量,提高呼吸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功能;动作的发展与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中枢神经控制能力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所以运动不仅能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更加集中,而且能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的综合调节能力,使身体运动更协调、更准确、更灵活,从而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发展。由此看来,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科学、适宜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体育活动能促进幼儿神经系统反应灵敏,为接受智育提供良好条件。通过体育活动,幼儿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运动经验,并能使幼儿感知更加敏锐,观察更加细致、准确,还能使幼儿的理解能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得到发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能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优良品德。参加体育活动既能为幼儿带来欢乐,又能培养幼儿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同时还能培养幼儿的群体意识,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体育活动中的动作美、姿态美能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塑造健美体格,陶冶美的情操。综上所述,体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对培养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问题三: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否必须,意义何在《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第三条规定:“幼儿园的工作是实行保教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把幼儿体质的发展放在首位,可见幼儿在园内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规程》还规定了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不得少于2个小时。
幼儿园户外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还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及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这就足以看出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的重要性。在幼儿的一**活动中,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户外活动能让幼儿呼吸到新鲜空气和**光,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增强幼儿的体质,还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团结合作的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更多问题可以去西周幼儿园的网站看看
问题四:幼儿园的宝贝上体育课有哪些好处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和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掌握粗浅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香港艾乐国际幼儿园在这方面一直要求很严格,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和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进行体育活动改革的主导思想是“育人”,它的目标和整个幼儿园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后,逐步扭转了重教育轻保育,重智育轻体育,重上课轻游戏,重室内活动轻户外体育活动的倾向。从而摆正了体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在时间安排上,户外体育活动一般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晨间或上午的某个时间段,二是下午的某个时间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器械运动或利用小型器材进行自主游戏和活动,有时也安排做操(如幼儿午睡后的户外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通常采用自选活动的方式。因此,户外体育活动更能发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人施教。
问题五:体能课对幼儿的好处体能课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和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在体能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使幼儿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发展身体素质,提高活动能力,掌握粗浅的体育知识技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金色梯田幼儿园在这方面一直要求很严格,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增强和提高幼儿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疾病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幼儿园进行体育活动改革的主导思想是“育人”,它的目标和整个幼儿园的目标是一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后,逐步扭转了重教育轻保育,重智育轻体育,重上课轻游戏,重室内活动轻户外体育活动的倾向。从而摆正了体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在时间安排上,户外体育活动一般有两个时间段,一是早上的晨操,上午10点左右的课间操和下午3点左右的睡醒操,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户外体育活动更能发挥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更有利于教师实施因人施教。
问题六:简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意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是指幼儿从来园到离园的整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活动,即:生活活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生活活动又包括来园、盥洗、喝水、进餐、入厕、睡眠、离园等常规性活动。这些活动在时间、内容、组织方式进行方面每天变化不大,因而教师不能将这些仅仅看做是保育工作,而忽视了它们的教育性。我们要看到,生活活动贯穿在一日生活始终,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通过生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儿童时期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幼儿的可塑性大,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将使他一生受用无穷,尤其是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如:按时起居,按时进餐等,孩子在养成遵守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过程中,就会逐渐形成遵守一切制度、纪律的倾向,幼儿在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性格也随之形成和发展,这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二、通过生活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观念。
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存在弊病之一是,家长对孩子在生活方面包办代替太多,以臻造成幼儿生活技能水平低,劳动观念差。而今天的幼儿是未来的建设者、劳动者,他必须是全面发展的人,有开拓创新和顽强劳动精神的人,因此,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劳动习惯上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包括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两大方面。通过幼儿园的生活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如:独立吃饭、入厕、穿脱衣服等能力培养来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又如:通过幼儿料理自然角、整理图书、收拾玩具架等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劳动观念,增强幼儿动手做事、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幼儿在为他人服务的劳动中,养成为别人做事、为大家做事的良好意识。
三、通过生活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
我们注重生活活动的教育,切不可忽视幼儿的心理卫生。一个儿童只是体格健壮、肌肉发达而情绪紧张、性格怪癖或缺乏社会适应能力,因而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仅是指生理方面的健康,而且应该包括体格、心理和社会适宜能力的全面发展。
如:一日生活中通过为幼儿创设自由、民主、和谐、愉快的生活环境,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打好基础。
因此,在生活活动中,注意幼儿的心理卫生也是不可忽视的。
可见,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渗透着教育因素,我们要不断的深入挖掘内在的教育价值,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前班数学区角意义及目的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决定了幼儿知识的习得不是从动作所指向的客体中产生的,而是从动作本身产生出来的,是来自儿童的行动以及这些行为的协调。《纲要》中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各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提供自由去玩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等,日常的集体教学在满足教师高效率的同时,已满足不了幼儿的个体需要。因此数学角的设置正好延续和补充了集体数学教学中的不足,提供了个体活动的需要和机会。
而大班又是幼小衔接的关键一年,数学活动也显得更加突出,其目的不只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所以,孩子在学习传统的读写等知识的同时,需要掌握更高效的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思考力”,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引导大班幼儿在区角中进行数学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数活动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将数学角和数学活动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大班幼儿形成主动学习的品质呢?首先我们来再认识一下区角中进行数学活动的特点:
一、材料广泛、新鲜,能激发学习的兴趣
幼儿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极强,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以兴趣为出发点,十分容易为新的***所吸引。这就要求给幼儿提供的操作材料必须新颖、丰富多彩,适合其年龄特征。
但在平时的集体数学教学中所需准备的材料量比较大,所以通常是几套操作材料反复使用,当我们给幼儿发材料时,幼儿就会马上产生“还是这个”的抱怨。陈旧单调的操作材料,极易使幼儿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操作活动的效果。而数学角中操作材料的准备则相对的量比较小,来源就相对较多,如请幼儿帮助收集、自已家的废旧物……甚至是孩子们带来的玩具等等都可以成为数学角的操作材料。因此投放材料更能做到丰富、多样、趣味,做到适时、适量、适宜。
二、形式丰富、多变,能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在以往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中,教育的组织形式大多为全班性的集体教育。这种形式,教育目标整齐划一,全班幼儿按照一个目标进行学习,却没有考虑各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此,不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认知需要,这往往造成一部分幼儿“吃不饱”,一部分幼儿“吃不了”,从而抑制和挫伤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妨碍和影响了幼儿的发展。
利用区角学习数学,形式分散化,满足了幼儿“动作”的需要、“理解”的需要。在活动中感知物体,动作中操作数与量的关系。引导幼儿从动作——形象——符号的逻辑思维发展,促进数概念从直观水平向抽象概括水平发展,实现了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可以让老师从“教”孩子学数学变成让孩子“玩”数学,达成幼儿的主动发展。
三、时间充足、自由,能促使幼儿间交互影响
我们知道集体数学教学中无可避免的是能力强的幼儿过早地完成操作,而能力弱的幼儿则未完成甚至无法完成,这就造成一个时间差。而数学角的设置正好顺应了这个时间差,能力强的幼儿可进行再尝试来“等待”能力弱的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又使自己得到更深层的锻炼;能力弱的幼儿则在能力强的幼儿进行再尝试时完成初步操作,形成一种和谐的互补氛围。
其实无论是在早上来园、课余时间或是餐后时间,幼儿都可在数学角中充分感知操作探索,在具体的操作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和基本的数学概念。充裕的时间使数学角具备了灵活性和开放性,让幼儿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人,并借助幼儿行为的信息反馈,师幼之间,同伴之间形成互动,使学习保持新鲜活力。
其次在阐释了其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尝试:
一、设置环境,呈现丰富多彩的学习空......
大班数学游戏什么叫概括数反思 6以内数的含义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很明确,就是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因为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特别强的特点。我们应该在数学活动中应该提供一些渗透著正确的、幼儿可接受的、可感兴趣的数概念的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数学宽与窄有什么游戏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
1、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敏感,有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主动性和独立性。
2、逐步积累有关物体的形状、数量以及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感性经验,获得一些粗浅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构初步的数概念。
3、学习正确使用操作材料,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能运用已有经验和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发展思维能力。
托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愿意参加数学游戏,能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摆弄。
2、感知并区分圆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对形状变化感兴趣。能指认红、黄、蓝三种颜色。
3、学习按物品的一维特征标记进行分类。(名称、颜色、形状、大小)。
4、感知“1和许多”。感知一个同名称的***(实物)。
5、学习10以内的唱数。3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运用实物进行3以内的按数取物。
6、在比较中认识物品的大小、多少。
7、感知上下、里外的空间方位,能区分白天和晚上。
8、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按标记拿取、摆放操作材料。
小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材料。
2、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并对生活环境中的形状发生兴趣和进行指认。能按形状进行配对、组合拼搭。
3、学习按物品的一维特征进行分类。
4、运用多种感官认识“1和许多”并了解其关系。感知个数在5以内***中的每个元素。
5、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重叠、并放、连线)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并区分多、少和一样多。
6、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大小、长短)或某一特征进行5个以内物体的排序,并能找出最大(长)或最小(短)的。
7、学习5以内的数数(实物、点子),能说出总数,并能手口一致地按数取物、按物取数,学习一些常用的量词。
8、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里外、前后的空间方位及早、晚的时间概念,知道早、晚有代表性情节的日常变化。
9、学习按要求拿取、摆放操作材料。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10、学习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中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能主动、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并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
2、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能关注周围环境中物体形状、量的差异。
3、学习按物品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4、结合日常生活,会区分形成2—3个不同***(元素个数在10以内),感知***中的每个元素。
5、学习按量(粗细、高矮、厚薄、宽窄等)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学习按特定的规律排序。
6、学习10以内的数数(顺着数、倒着数、目测数群)。形成数序,认识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基数、序数)。
7、学习正确判断10以内的数量(不受物体大小和空间排列形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
8、学习有条理的摆放、整理活动材料,尝试有简单规则的数学活动。
9、能在老师帮助下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过程和结果,乐意与同伴、老师交流,养成倾听的习惯。
大班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
1、认识几种常见的立体图形(正方体、球体、长方体、圆柱体);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学习按物体二~三维特征进行分类,并学习按标记进行逐级分类。
3、初步感知***的交集、并集关系及包含关系。
4、能按物体量的差异和数量的不同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
5、学习10以内的单、双数,相邻数以及认识零。
6、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体验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等量关系,部分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7、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认识加号、减号,初步理解加法、减法的含义,初步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的技能,体验加减互逆关系。
8、学习二、四等分;感知守恒;学习自然测量。
9、学习......
如何让幼儿园数学游戏设计更有趣和有效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数学领域目标、要求的解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把数学教育列入科学领域,使数学学习和对自然界的探究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它为我们点明了:幼儿对数学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探究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幼儿自身与物体、与外部世界直接地相互作用,在活动中自我建构。
从目标定位来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更关注的是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和态度,重视在认知活动中发展积极的情感、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从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上看,数学教育应扎根于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从幼儿现实生活中去挖掘教学赖以展开的资源,幼儿通过亲身的经历、感受、体验来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使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数学课程的核心。
新《纲要》的这种表述使我们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作用和地位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首先,幼儿园的数学教育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同时也是幼儿认识周围环境、表现生活、反映生活的一种科学方法。
其次,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宗旨是引导幼儿学习生活中的、能在生活中应用的数学。(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第三,“生活中的数学”可以理解为“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通过幼儿的现实生活,引导幼儿对生活和游戏中的现象用数学知识去认识和理解”。(强调数学是一种探究工具)
第四,“生活中的数学”关注幼儿对生活和游戏的观察与理解、关注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关注幼儿对数学基本知识在实际活动中的运用。
基于对《纲要》的深刻解读,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的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探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教师也经常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
“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引领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数学,这是我们已经拥有的共识,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想要达成的目标。
二、关于幼儿数学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数学教育活动有:数学教学活动,活动区中的数学活动,数学游戏活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一、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
1、什么是教学-
所谓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从教学的规定性要求看,“教学”活动应具备三方面特征:
首先,“教学”既有“教”,又有“学”。它包括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
第二,它是由教师发起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
第三,它旨在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不仅意味着向学习者“传递”知识和技能,“教”还包括著改变学习者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根据以上所述,教学应是由教师发起的,旨在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师生共同活动。
2、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特点
幼儿园的数学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数学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
大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哪些游戏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了解游戏是培养孩子兴趣、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但由于游戏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使得游戏与孩子能力的培养关系成为必要的,教师必须明白孩子们通过游戏可以学懂、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并将其与课堂活动、课程教授相联系,成为一种自觉的教育活动。但游戏不能替代教学、教学也不能替代游戏。游戏是幼儿自主的活动它更多的强调“兴趣”、“表现”、“过程”,而教学是教师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幼儿,它有较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强调效果,强调的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活动;因此,对幼儿来说,教学和游戏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是,目前老师们在教学时对数学游戏化活动还做不到科学化的运用,忽略了游戏化活动的内在实质与功能,使游戏难以发挥其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状况我们设想:如果能以《纲要》精神为指导,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以及数学游戏自身的功能与特点,系统有序地开展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就能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幼儿参与数活动的独立性、合作性,使数学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将二者有机的整合,发挥教育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对象:随机整群抽取本园大(3)班幼儿45名为实验班,大(2)班幼儿45名为对比对照班。
(二)研究方式:等组仅后测
(三)研究方法:准实验法
(四)研究时间:2008年9月——2009年5月
(五)研究措施:
实验班:
1、根据数学内容组织开展不同的数学游戏活动,将教育目的融于游戏活动中,使数学活动游戏化。
2、通过努力创设良好游戏情境,提供合理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3、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运用、设计不同的数学游戏。
如:学习10以内运算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口头
游戏、智力游戏为主。
学习自编应用题以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辨别空间方位时以操作性游戏、口头游戏为主。
学习排序时以操作性游戏、情节性游戏为主。
学习等分时以操作性游戏、智力性游戏为主。
对照班:按大班《教育参考书》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示开
(六)检测项目:
1、数知识运用能力。
2、学习过程积极性。
3、操作能力。
4、交往态度。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检测数据表明(见表一),实验班幼儿比对照班幼儿在数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着十分显著或显著的差异检测的P<0.01。这说明将数学教育游戏化是十分有效而成功的。优秀的、有成效的数学游戏活动不仅能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它能让幼儿在数学教育游戏化活动中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产生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的需要,而获得相应的数知识和数经验。其具体表现及归因分析如下:
1.实验班幼儿对10以内运算与运用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在测查中,我们创设了“超市”的情境,让两班幼儿到超市中购买10元钱的东西,结果发现,实验班的大部分幼儿能很快的运用口头运算的方法购买两样合起来是10元钱的东西,有的幼儿还能运用连加的方法购买3——5样东西。而对照班的幼儿则不能马上将购物与运算两种经验结合起来,且口头运算的速度较慢。究其原因是因为实验班幼儿在学习运算的初期,我们以操作性游戏和情节性游戏为主开展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对各种实物进行操作中理解加、减的含义和运算的方法,并辅以情节性游戏消除运算所带来的单调、乏味,增加运算的趣味性,增强幼儿运用运算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运算的中、后期,我们以口头游戏和竞赛性游戏为主,逐步地......
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一、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性的发挥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幼教实践中还是存在忽视幼儿主体性或者对幼儿主体性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现象,在指导幼儿游戏活动中往往容易出现这样一些现象:
(一)思想上认识不够充分
在幼儿园中存在着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够科学,专业素养不足,对于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了解不够,如今由于更多的提倡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自由操作与游戏,于是就出现了教师在区域活动进行过程中放任不管,这个做法是十分肤浅甚至是断章取义的。因为无论是从作为教师来说本来就应该承担的指导者的角色,或者是幼儿在活动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出发,教师都应该是在这个过程中承担起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在这个引导过程中教师过多的限制或者放弃引导,都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教师如何控制与把握这个引导的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行为上引导不够科学
教师在掌握幼儿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掌握不足,指导上不科学,失去指导的价值和意义,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很容易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或者幼儿的奇奇思妙想,但由于教师对于指导的方法掌握不够,不清楚如何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就不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同时教师的引导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整体性,起不到对幼儿引导促进的效果,教师无法随着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发展不断适时给予适当的正确的支持与帮助,无法意识到幼儿何时需要什么样的指导与帮助,无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也是造成无法真正发挥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原因。
二、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性发挥的启发
(一)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幼儿游戏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是教师本身,理论是时间的基础,如果没有完善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不可能真正落实到教育中去。
首先,思想指导人的行为,因此作为教师,科学的教育观念就是教师的指导思想,只有在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下,教师才有可能更好地把握幼儿自主性的发挥。而教育观念与思想不是一层不变的,它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的不断深化而产生变化,因此,作为教师应该不断学习、更新传统的教育观念。当今社会越来越强***育应该要全方位多方面开发幼儿的潜能,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着教师作为教学者,应该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等等观念,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学习过程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指导思想。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专业素养的不断学习与提高,重视完善教师对于幼儿自主性引导的理论体系,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实际需要的理论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学习如何恰当的运用语言达到教学目标、在什么情景下提出什么样的问题等等,达到既能提高指导游戏的效果,又能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性得以较好地发挥,在学习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进一步学习在实践过程中的游戏指导策略,有利于教学实践中更科学地进行引导。
最后,作为教师要热爱儿童,爱岗敬业。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儿童的表现,对幼儿细微之处更要善于发现,建立在关爱和鼓励上。由于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自控能力较差,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会出现往往无法有始有终的现象,此时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提醒幼儿做事情应该专心致志;其次,对于缺乏自信心、较为胆小的幼儿,教师应多关心、以鼓励为主,增加他们锻炼的机会,让他们获得多一点的关注,让幼......
请结合实际谈谈幼儿数学教育活动评价的意义
《幼儿园数学教育模拟教学的评价指标》摘要:的评价(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 4、对活动结构安排的评价(1)活动的结...
相关:◇幼儿园教育评价制度◇幼儿在评价中快乐成长
◇寓数学整体性教学于幼儿生活之中◇小学数学一体化实验评价系列
1、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1)教师的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精神饱满而热情;
(2)是否巧妙而熟练地运用角色的变化引导幼儿学习;
(3)是否善于提问,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独立思考;
(4)教师的示范是否准确。
2、对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情况的评价
(1)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数学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
(2)所提供的学习经验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在数学和其他方面的和谐发展;
(3)是否注意到了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意志、自信、独立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人际交往的机会,特别是幼儿之间相互学习和自由交往的机会;
(5)是否鼓励和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并在其中灵活而自主地学习数学。
3、对活动组织形式的评价
(1)是否恰当地采用了集体活动、合作活动以及个别活动等多种组织形式;
(2)组织形式是否既适合大多数幼儿数学发展水平的需要,又体现了对个体差异的尊重和照顾。
4、对活动结构安排的评价
(1)活动的结构安排是否紧凑、有序;
(2)是否注意到每个环节和步骤之间的层次性、系列性和递进性。
5、活动效果的评价
主要是指从幼儿方面反映出来的教育结果。它包括: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表现是否积极主动;幼儿的精神是否饱满、情绪是否愉快、轻松;幼儿在活动中对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情况如何等。
内容摘要:将幼儿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摧毁了幼儿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础。因此怎样将数学教育整合到主题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怎样有效地设计与实施数学活动,本文对以上问题作了简单的阐述。中国论文网 xzbu/9/view-4444722关键词:主题目标;主题内容;主题情景;数学教育;相结合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幼教事业展现出了一副新景象,当幼儿课程改革的春风迎面吹来,一个新名词展现在大家眼前,那就是——主题活动。主题活动是适应幼儿需要和发展,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教育、开展教学的活动。与传统教育不同的是,主题一般来源于儿童自身的生活事件、社会生活事件和兴趣、热点等,主题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分科教育模式,它注重课程的整合,注重教育的回归生活,使幼儿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探索。幼儿数学教育因此面临比较尴尬的处境,长期以来,数学就以它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学科特点,在幼儿的教育中形成了独立的体系。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幼儿数学教育纳入科学教育领域,使其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基本上摧毁了幼儿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独立存在的基础。因此,在实施《纲要》和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产生了困惑:幼儿园到底要不要进行数学活动?怎样将数学活动整合到主题活动中?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纲要》要求我们做到:“为幼儿提供游戏的条件,尊重幼儿游戏的意见,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是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我们知道在幼儿园的很多活动中,游戏贯穿于语言,音乐、美术、锻炼、数学等各项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了知识,开发了智力,各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那么,做为幼教一线的工作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游戏在活动中的重要性,为更好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打下基础,让幼儿真正做到在玩中学、学中玩。
一、游戏的基本特点
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而游戏又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幼儿园众多活动中,游戏总是贯穿其中,使我们的各项活动丰富多彩,意义深刻。
1、游戏具有自愿性。
幼儿参加游戏活动是发自内心的,是安全主动自愿的,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会根据教师投放的不同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根本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安排、督促,他们自己充当各种角色,设计游戏过程,自行支配各种玩具。
2、游戏的自主性
幼儿园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游戏性。游戏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在游戏中,幼儿尽情发挥想象,让思维在想象与现实间自由驰骋。
3、游戏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幼儿在参与各种活动时,非常关注游戏的过程,他们不注意结果会怎样,只要大家在一起玩得开心就好。
二、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儿童游戏的生活理论明确阐述了“游戏是儿童的生活,儿童的生活就是游戏”。这使我们更高层次地意识到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价值。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
幼儿时期是孩子生长的关键时期,而游戏是非常自由的,是随时随地都可以组织进行的,如在音乐教学中插入音乐游戏,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游戏,户外活动中的体育游戏等,这些游戏的内容贴近幼儿的实际年龄,难易程度教师可以因人而异,适度调整,调动了全体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比较适合幼儿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要。
2、游戏提高了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与同伴借助游戏材料及教师所创设的环境、自由进行各种模仿、共同操作、探究,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在区域活动中,我为玩“娃娃家”的小朋友准备了五颜六色的手工纸,刚开始,我发现幼儿只会把各种颜色撕成条或片堆放在一块儿,后来我参与其中,用红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凉拌胡萝卜丝”,这下孩子们可得了劲,纷纷大展厨艺,做了很多道菜,还有回族的特色面食,如麻花、馓子等,我清楚地记得,我班的马夏天小朋友用绿色的手工纸做了一道“拍黄瓜”,他在周围用红色的手工纸撕了一些“红椒丝”,上面用白纸屑浇了一层“蒜泥”,在本次活动中,幼儿认识了各种颜色,学会了审美,更明确了现实生活中各种颜色的合理搭配。
3、游戏增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
在诸多游戏情节中,幼儿要多与同伴交流、协作,共同制订一些游戏规则,还是拿“娃娃家”来说吧,幼儿要分配角色,谁当爸爸,谁做妈妈,谁来做小宝宝,另外,再设计一些其他角色,如客人等,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比较关注弱小群体,让他们当小宝宝,得到“大人们”的关爱与照顾,好“吃”的,好玩的都让给年龄小的幼儿,还懂得了怎样有礼貌地去接待来客,简直玩得不易乐乎,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谦让,学会了与同伴友好相处,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去关爱、帮助别人,集体意识在幼儿的无意识中得到了体现。
4、游戏活动促进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各种角色游戏的开展,既满足了幼儿的心理需要,更促进了幼儿社会化的发展。如在音乐活动《理发店》中,幼儿不只学会了歌唱,教师还投放了各种理发道具,如剪刀、推子、吹风机、毛巾、夹子、工作服等,幼儿模仿理发店的员工们如何洗、剪、推、吹等一系列动作,幼儿在享受店员热情的服务后,不但要说,还要付钱,尊重别人的劳动,体验劳动的快乐。
另外,幼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能发泄不良情绪,消除紧张、胆怯等心态,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三、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带领幼儿到一定场所开始游戏活动,这时孩子们会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共同商量玩什么游戏,有的说玩这个,有的说玩那个,意见统一了就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游戏中,意见不统一时,幼儿会无目的地分别去寻求新的伙伴,由此可见,游戏是出自幼儿内心的兴趣和愿望,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游戏都要让幼儿去自主选择、自主发挥,有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尊重了幼儿意愿的前提下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指导。
首先,教师要精心地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在游戏活动前准备丰富多彩的、有利于开展游戏的各种材料,例如:在区域活动中的“”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听诊器、白大褂、护士帽等,幼儿相互商量,分配好角色,假设了情境,上演了一幂白衣天使拯救人民群众的生活剧,另外,还摆放各颜色手工纸、蜡烛、香、火柴等,孩子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自制香烫画的游戏……
所以,教师要尽可能为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同时不要太花哨,以免让幼儿无从下手,还要不定期的更换活动材料,由简向难适度推进,不要让幼儿的思维停止不前。
其次,教师要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尽情地玩游戏。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有时会在孩子玩了一半时,让他们收拾材料,停止游戏,看到他们一脸的不情愿,我还真不忍心去打扰他们。
组织一段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用游戏表现出来,其实是孩子们能力的一种释放,我们应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们在游戏中体会成就感。
第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的难易程度,教师让幼儿明确游戏的规则与方法,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对于一些新的游戏,如果幼儿不知道怎样去玩,势必会打消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前,教师要用简短、明了的语言、形象的肢体动作进行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及玩法,让幼儿之间、师幼之间互相学习、掌握游戏规则,学会玩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更要细心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参与游戏的机会。
实践证明,游戏是一种有益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自由活动,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和培养,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教师应把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将游戏融入到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领域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全面的发展。
上一篇: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
下一篇: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