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经常玩的30个经典游戏
幼儿经常玩的30个经典游戏,幼儿园的游戏能帮助孩子的智力发展。孩子的智商虽然是天生的,但是依靠后天也能够有一定的改进,当孩子在游戏中,大脑会高速运转。下面是幼儿经常玩的30个经典游戏。
幼儿经常玩的30个经典游戏11、小猫钓鱼材料:小鱼若干,绑有钩子的鱼杆若干玩法:将小鱼散落于"水池中",家长携幼儿手持鱼竿钓鱼,在规定的时间内钓起规定数量的鱼为胜。
规则:家长携幼儿站在指定位置上,手持鱼竿钓鱼。1分钟内小班幼儿钓起2-3条小鱼为胜,中班幼儿钓起3-4条为胜,大班幼儿钓起4-5条为胜。
2、揪尾巴规则:4个宝宝为一组,每人身后栓着一条小绳子做尾巴,游戏开始时,4个宝宝在用脚踩其他宝宝尾巴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的小尾巴不被揪掉。最后,保住自己小尾巴的宝宝为胜。
3、蒙眼摸宝贝规则:4个家庭为一组,4个宝宝坐在对面的椅子上,请爸爸或妈妈蒙上眼睛,走到孩子面前,通过用手摸的方式,找到自己的宝贝。(小宝贝们可不能说话哦。)
4、贴五官规则:3个家庭为一组,以接力赛的形式为图片宝宝贴上五官,每人每次只能贴一样,贴得又好,速度又快者为胜。
5、戴高帽玩法:4人为一组,家长头戴高帽离幼儿2米远,幼儿把圆圈扔出后,家长用高帽去接,以30秒为限,接到最多的一方为胜。
规则:
(1)幼儿独自扔圈,家长可随圈方向移动接,但是不可出线。
(2)幼儿站的位置不能出线,一次投一个。
6、兜兜乐准备:围裙4件、海洋球每个篮里8个、塑料篮4个、不干胶。
玩法:4个家庭进行比赛,幼儿和家长分别站在指定的位置,当听到开始指令时,幼儿从塑料篮里将球抛给家长,家长利用围裙把球接住,8个球全抛完后哪位家长围裙里的球多、时间少为胜。
规则:
(1)幼儿必须站在线上扔海洋球,一次只能扔一个球。
(2)家长要在限定的区域里用围裙接住海洋球。
(3)得星数:围裙里最多球的为3颗星,其次是2颗星,1颗星。
7、夹珠准备:小盘子若干个,内装珠子若干份,内装小珠子若干份,筷子若干双,调羹若干个。
玩法:幼儿手拿一双筷子在一分钟时间内将盘中的珠子夹到另一个盘子里;樱桃班、豆豆班幼儿手拿一个调羹在一分钟时间内将盘中的珠子夹到另一个盘子里;家长手拿一双筷子在一分钟时间内将盘中的珠子夹到另一个盘子里。比一比,谁先把盘子里的珠子夹完为胜利。
规则:珠子不能用手去拿,不能掉到盘子的外面。
8、抬小猪准备:6根小棍子(用挂历纸卷成)、皮球3个、场地准备。
规则:家长和幼儿为一小组,三小组一起参加游戏。听到口令后,家长和幼儿手拿两根小棒(用挂历纸卷成),抬着"小猪"(皮球)横着从起点走到终点,最先到终点的得3颗五角星,其余的是两颗五角星。
备注:"小猪"运到半路若掉下可捡起继续抬着走。
9、趣味走布圈准备:起点、终点标志、毛绒玩具、布圈、筐。
玩法:分3组进行,幼儿抱着毛绒玩具和家长一起进入布圈内,听到口令后,踩着布圈从起点处前进至终点,将毛绒玩具送入框内,然后踩着布圈返回至起点,先到者为胜利。最先回到起点的得3颗五角星,其他为两颗。
规则:
(1)幼儿必须抱着毛绒玩具。
(2)参与游戏者必须踩着布圈前进。
(3)必须到指定位置才能放下娃娃。
10、小袋鼠准备:垫子六块玩法:游戏分为三组,每组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让孩子双手抱紧爸爸妈妈的脖子,双腿夹紧爸爸妈妈的腰,像小袋鼠一样紧紧挂在爸爸妈妈的胸前。爸爸妈妈弯下腰,双手双脚着地爬行。
规则:
(1)孩子必须抱紧家长,身体离开地面。
(2)听到开始指令后开始向前爬。
(3)先到达终点的获胜。
11、打保龄球准备:10个饮料瓶、皮球(或其他球,下同)。
玩法:妈妈先将10个饮料瓶摆成四排(这四排饮料瓶的数量分别是4个、3个、2个、1个),然后宝宝手拿皮球站在距离饮料瓶约2米的位置。接下来,宝宝让皮球贴着地面滚向饮料瓶,看看能击倒多少个饮料瓶。
注意:爸爸、妈妈可在饮料瓶中装上水,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12、串彩珠玩法:游戏每次分6组进行,家长协助孩子在一分钟时间内,串彩珠数量最多的为胜,获得相应礼品。
13、比比谁眼力好准备:啤酒瓶、筷子玩法:参赛者站在啤酒瓶的一侧,筷子离瓶口约一米的距离,瞄准瓶口,放掉手中筷子,如果筷子掉进瓶时,便是优胜者。
14、翻山越岭规则:幼儿从起点跳过障碍,穿过山洞,到达终点。家长抱起幼儿将挂着的礼物拿下即完成任务。
注:幼儿站在起点点,家长站在终点等待。
15、你抛我接准备:沙包10个玩法:幼儿与大人面对面站好,游戏开始时,大人拿起沙包抛向对面的幼儿,幼儿用筐接,接得多者为胜。
备注:1、大、中、小班距离不同 2、沙包10个16、包糖果玩法:游戏每次分六组进行,家长和幼儿最先包完十颗糖果为胜,获得相应的礼品。
注:破掉的糖果不算17、母鸡抱小鸡规则:
(1)游戏分五组进行;
(2)当听到哨声后,大人抱起孩子,经过障碍,回到起点。
18、勇往直前玩法:分成三组,家长在起点抱起幼儿,跑到垫子前,家长止步,幼儿爬起垫子去拿礼物,然后跑到家长处,先到为胜!
19、报纸飞飞玩法:将各自的、报纸打开放在胸前向前走,谁最后才让报纸掉下来,谁就是冠军。跑的途中报纸不能掉地,同时手不得接触报纸(练习跑)。
20、袋鼠妈妈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同的四队,每一队排头的幼儿系上大口袋当袋鼠妈妈,走过平衡木,跳到呼拉圈里,再跳回来把口袋交给下一名幼儿。
规则:当袋鼠妈妈必须要跳着完成游戏;没跳的幼儿要重新开始。
21、抢椅子准备:椅子、任何可外放的音乐播放器。
玩法:把椅子背对背放两排(如地方足够,可以朝外摆成圈),音乐响起游戏者排队绕椅子走,音乐停,大家就近坐到椅子上,没有座位者被淘汰;去掉一个椅子后继续,直到最后两个人中有一个抢到椅子者为胜。
22、衔纸杯传水目的:增进亲近感,考验成员配合、协作能力。
玩法:人员选八名一组,男女交替配合。共选十六名员工,分二组同时进行比赛。另有二名人员辅助组第一名人员倒水至衔至的纸杯内,再一个个传递至下一个人的纸杯内,最后一人的纸杯内的水倒入一个小缸内,最后在限定的五分钟内,看谁的缸内的'水最多,谁就获胜。
23、踩气球玩法:家长脚上挂气球,背上背幼儿,音乐响,去踩别人气球的同时又要保护好自己的气球不被别人踩,音乐停,气球没被踩坏的家长和幼儿得奖。
24、献爱心准备:书、棒、球各若干。
玩法:一家三口为一组。每人运送一样物品到"灾区"(指定地点)。要求不准用手,方法不准重复。
25、同舟共济准备:竹竿若干根。
玩法:一家三口为一组。家长和孩子的同一侧脚绑在竹竿上,走到指定地点返回。
26、赶双球准备:一大一小皮球为一对,共若干对;网球拍若干副。
玩法:一家三口为一组,爸爸站在终点线,由妈妈和孩子在起点处各持一网球拍赶球(妈妈赶大球,孩子赶小球),要求两球同时到达终点,然后再由爸爸一人持双球拍把两球同时赶回起点。
27、找宝宝准备:花床单6——8条,大帽子6——8顶,小红花若干。
玩法:请幼儿围上花床单(不露脚),戴上大帽子,随音乐扭动,家长通过看表演,判断谁是自己的宝宝。找对的家长给孩子脸上贴一朵小红花,找错的家长表演一个节目。
规则:幼儿背向家长,不能出声。
建议:游戏可分成两组进行,3——4个家庭为一组。
28、划龙船准备:拱形钻洞一个。用大纸箱装饰成龙船状,无底,船帮两头系上绸带,便于父母挑起龙船。大头娃娃及服饰一套地毯一条。
玩法:父亲面向地毯两手撑地,孩子双手勾住父亲脖子,双脚勾住父亲的身体,吊在父亲胸前。父亲带着孩子爬过地毯后,孩子钻过拱形洞,去认戴着大头娃娃的妈妈,爸爸则跑到龙船旁。然后,一家三口站在龙船里,孩子在中间,父母在两头挑起龙船,返回起跑线。
29、放鞭炮儿歌:新年到,新年到,爸爸带我放鞭炮,鞭炮鞭炮放得高,噼噼啪啪,快逃呀!
玩法:游戏时,大家先手拉手围成一个圈,边走边念儿歌,老师手拿"大鞭炮"(鞭炮由圆桶做成,里面装着雪花片),当儿歌念到:"鞭炮鞭炮放得高"时,老师边将雪花片四散撒开边喊"劈啪、劈啪、噼噼啪啪……"幼儿四散逃,被花片碰到的幼儿就"受伤"了,就要停玩游戏一次。
30、踩报纸玩法:鼓声一响,家长和孩子围着报纸跑,鼓声一停,家长和孩子就踩在报纸上。对折报纸后,游戏反复进行,有一个没站在报纸上就出局。
结语:一年一度的元旦,难得家长放假有时间,幼儿园可要好好借此机会,让孩子们"疯一下",也让家长体会一下在幼儿园陪孩子过元旦的快乐。若能送上一份小小的礼物,会让孩子更高兴。
幼儿经常玩的30个经典游戏21、木头人
游戏规则: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边走边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看谁坚持一分钟"念到最后一个字时所有幼儿摆出造型不动。老师说时间到才能动,游戏反复进行。
2、丢手绢
游戏规则:幼儿围成一个圆圈,一名幼儿一边唱着歌一边在小朋友们的后面跳,当唱到"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时,幼儿就马上把手绢放在一个小朋友的后面。
如果这个小朋友发现我把手绢放在他后面时,他就要立刻拿起手绢来追我,幼儿呢就马上跑,当跑到这个小朋友的位置前,我就蹲下。然后请没追到我的小朋友来玩。如果被追到了,那么被追到的小朋友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哦。
3、红灯绿灯停
游戏规则:大部分幼儿站在起始线后做好准备,一名幼儿在场地的另外一头发号施令,游戏开始,幼儿开始走步,发号施令的幼儿背对幼儿念"红灯绿灯停"念到停时转身,此时走步的幼儿不能动,动的幼儿暂停一次游戏,游戏重复进行,直到发号施令的幼儿被走步的幼儿拍到。
4、切西瓜
游戏规则:大部分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做"大西瓜")一位幼儿做"切西瓜"边念儿歌边绕着圆圈走,并做"切西瓜"的动作,念到最后一个字时,将身边两位幼儿拉着的手切开,然后站在被切开的位置,被切开的两名幼儿则必须立即朝不同方向跑一圈,再回到原位,先到达原位的即为再次游戏的"切瓜人"。
5、粘泡泡糖
游戏规则: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边走边念儿歌"粘粘粘泡泡糖,一粘粘到头顶上,儿歌说粘到哪就粘在身体的什么部位,为增加趣味兴趣,可让幼儿互相粘,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6、捉尾巴
游戏规则:准备彩绳若干条,在场地上画出四散跑的范围。幼儿两人一对,各自在后腰上系上彩绳当尾巴。游戏开始,四散跑开,每一对幼儿要想办法捉对方的"尾巴",同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尾巴",抓到对方"尾巴"为胜。
7、把球踢出圈外
游戏规则:在地上画一个圆圈,两个人进到圆圈内、其他的人站在圆圈外,连续不断地把球投进圆圈内。圆圈内的人则要迅速地把球踢出圆圈。如果留在圆圈内的球超过了三个,则圆圈外的一方获胜。也可以考虑其他适合的规则。
8、夹球接力跑
游戏规则:游戏的人分成两队,不是进行普通的接力跑,而是用膝关节处夹球跳着跑。如果用手抱球或球落地均为犯规,要返回出发地重跑。为了夹球方便,不要使用过大的球。
9、同心协力
游戏规则:场地中有5个不同颜色的圆圈,每个圆圈都不是很大。游戏规则是每个圆圈中要站满5个小朋友,这5个小朋友除了脚以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不能着地,同时所有小朋友的脚必须踩在圆圈里面,身体可以露在外面。看哪个圆圈中的小朋友通过集体协作,能共同配合完成游戏。
10、编花篮
游戏规则:3-6人参加,参加者伸出右脚,勾住前人,形成一个编出的圈,一手搭住前面小朋友的肩膀,边念儿歌,边单脚往前跳,直至儿歌念完。
幼儿经常玩的30个经典游戏31、无声点名
通过游戏练习幼儿的观察能力和专注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只张嘴不出声音点小朋友的名字,请幼儿根据老师的口型判断老师点到谁,谁就站起来。
(2)如果对了,老师点头示意即可坐下,继续点下一小朋友。
2、听数字
比比看哪个孩子记得准,记忆能力也在锻炼哦!
【游戏过程】
(1)教师随机说一组数字,请幼儿听完后,回答老师说过了几个数字“3”。
(2)对于5-6岁幼儿可以先从30个数字增加到50或100个数字,对于4-5岁幼儿可以先从20个数字增加的30或50个数字。
(3)每个数字之间可间隔两秒钟。
3、左右脑互换
左右脑动起来,看谁反应快?
【游戏过程】
(1)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做一样的动作,如:先拍手,再用左手捏鼻子,右手捏左耳朵,再拍一下手再换手,左手捏右耳朵,右手捏鼻子,再拍手,再交换……重复5-10次。
(2)告诉小朋友每天这样做会变的更聪明。
4、静心训练
培养幼儿身体平衡力和耐心,从头顶小纸盘开始!
【游戏过程】
(1)走线-脚尖对脚跟,增加难度的头顶放一个小纸盘。
(2)静坐,调整缓慢的呼吸,听轻音乐,头顶放一个小纸盘。
考情分析:
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在教资科目二考查中属于游戏活动指导这个部分的内容,游戏一直是教资考试中较热门的一个部分,所以这一知识点是考试的重点备考内容,在考试过程中会以单项选择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的形式来进行考查,下面我们重点讲解一下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解:
游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是出自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在外部的要求和控制之下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自行决定玩什么、和谁玩和怎么玩。
2.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幼儿的游戏是真实生活与想象活动相结合的结果,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了其知识经验,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虚构性,幼儿的游戏不受时间和地点的控制,可以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在游戏中表现出来。例如把小板凳当做小汽车,把小木棍当做手枪等。
3.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幼儿在进行游戏时更多的是注重游戏本身的过程,重点是去获得一些愉快的体验,从功利的角度来看是非生产性的。
4.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幼儿在游戏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实现自己的愿望,体会到自己的力量和自信,从成功中获得愉快的体验。由于不受外部的控制,幼儿在游戏中是处于放松的状态,能够感受到轻松愉悦。
【知识点巧记】煮(主)甲(假想)鱼(愉悦)不创造财富
试题解析案例:
【2017年下】
操场上新安装了一个投篮架。幼儿经常在这里玩投篮游戏。一天,几个幼儿带着笔刷和水桶来到这里,他们快乐地粉刷投篮架,之后开始往篮筐里灌水,有的从上面管,有的在下面灌,再装。再灌……,反反复复,忙得不亦乐乎。
教师是否应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教师应该支持这些幼儿的行为,具体理由有以下几点:
(1)材料中的幼儿正在进行自主游戏。他们的探索行为时自主自愿的,这正是体现了幼儿游戏的特点。“快乐的粉刷投篮架”“反反复复,忙的不亦乐”体现了幼儿游戏是伴随着愉悦的情绪,材料中的幼儿把笔刷当做粉刷匠的刷子也体现了幼儿游戏是在假象的情境中反映周围生活。游戏不仅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情绪还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该尊重幼儿游戏主人的地位,鼓励幼儿自主进行游戏探索,玩中学,学中玩,从而丰富社会认知。
(2)材料中的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相互配合,“有的从上面灌,有的在下面灌”,这是帕顿游戏分类中的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是互相合作,共同玩耍,在这一过程中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
因此,对于题干中幼儿的探索行为教师应该鼓励、支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多为幼儿创造游戏情境,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角色扮演
一、“学前游戏论”:就是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体会生活、得出结论、受到教育或明白某种道理。
二、“学前游戏论”内容:
1、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3、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4、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扩展资料:
主要课程:
本课程以教育学、心理学、人类文化学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全面的阐述儿童游戏的涵义与本质,儿童游戏的理论、研究概况与发展,游戏的类型与结构功能,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基础、科学的游戏观、幼儿园游戏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学前儿童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设计与组织幼儿园游戏活动的基本技能,确立科学的游戏观、儿童观、教育观,为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学前游戏论
幼儿园游戏名词解释
1·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3·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4·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5·娃娃游戏: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
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
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6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如嵌插圆柱(大小高矮不同),比较各种木条(宽窄、厚薄、长短不同)和立方体(大小不同),各种几何图形嵌板(三角板、圆板、五边形板、梯形板等),粗滑、重量不同的材料,发声盒、铃和音乐教具,写字及计数材料,等等。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 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8·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
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就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这样就产生了游戏。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存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 9、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K.Gross)。格鲁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人和动物有一种与环境斗争的生存本能,新生儿或幼儿动物在遗传上继承了一些不够完善的本能,这些不完善的本能最初不能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生活,而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帮助儿童加强日后所需的本能。
10·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11·内部动机:动机作为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2·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即角色扮演。
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13·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最早发生的不成熟的角色行为表现为角色的动作。
这种角色的动作最早在婴儿阶段发生,但往往是一种自我模仿。 14·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15·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16·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7·活动区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18、自制玩具:自制玩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原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二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制作玩教具,以补充现成玩教具的不足或缺陷。
19、教学游戏:以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
20·角色意识:指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也能够在游戏中辨别真假。
学前游戏论名词解释
1·角色扮演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2·机能性角色:这是儿童通过模仿范例或对象(如司机)的一两个最富有特色的典型角色动作(如转动方向盘)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 3·游戏内容:指儿童在游戏中所反映的现实生活中事物或现象的范围规定。
4·游戏形式:是儿童在游戏中展现于外的一切行为表现的方式,它构成游戏的外壳。 5·娃娃游戏:在游戏的研究领域,有人把精神分析的理论和行为主义的***——反应理论结合起来,创造了一种叫做“娃娃游戏”(doll-play)的研究式样。
一般的模式是给幼儿一大堆娃娃,它们穿着各种服饰以标志身份,如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等。这些娃娃和一些游戏材料组成了某种生活情景,如家庭环境。
然后让被试在玩娃娃时,讲一个关于这些娃娃的故事。研究人员通过对儿童的行为表现的观察,对儿童所讲述的故事的分析以及在与儿童的谈话中,可以记录到大量的人格方面的因素,如攻击性、深层的情绪障碍问题等 6蒙台梭利教具:蒙台梭利教具主要是训练知觉,进行感官教育和发展智力。
如嵌插圆柱(大小高矮不同),比较各种木条(宽窄、厚薄、长短不同)和立方体(大小不同),各种几何图形嵌板(三角板、圆板、五边形板、梯形板等),粗滑、重量不同的材料,发声盒、铃和音乐教具,写字及计数材料,等等。蒙台梭利教具构成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 7·游戏指导的“三段论式”在我国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来自前苏联学前教育学的领导游戏的“三段论式”的方法模式,即对主题角色游戏的组织上分成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阶段。
在开始阶段,教师的任务是了解幼儿游戏的愿望(扮演什么角色),帮助幼儿布置游戏环境;在游戏进行过程中帮助幼儿扩展游戏情节;在游戏结束时对幼儿的游戏与游戏中的行为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8·剩余精力说: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是德国思想家席勒(F.Schiller)和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H.Spencer)。
生物体都有维护自己生存的能力,生物体进化得越高级,这种能力就越强。儿童除了一般生活活动(吃饭、洗手等)外,不需谋生,所以除了维护正常的生活外,还有剩余精力,同样高等动物除了维持生存所必须消耗的精力之外,也还有剩余精力。
儿童和高等动物的剩余精力必须要找到出路消耗、发散出去,否则就像不透气的蒸汽锅,要发生爆炸,于是就用自然的无目的的活动方式——游戏以获得快乐,这样就产生了游戏。游戏就是儿童和高等动物对剩余精力的一种无目的的消耗。
而低等动物的精力只能用于保存自己,无剩余精力,所以不存在游戏。 9、生活预备说:生活预备说也叫预演说或能力练习说、前练习说。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生活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K.Gross)。格鲁斯以自然选择理论为基础,认为人和动物有一种与环境斗争的生存本能,新生儿或幼儿动物在遗传上继承了一些不够完善的本能,这些不完善的本能最初不能适应复杂的、充满竞争的生活,而游戏则是对这种本能的无意识的训练和准备,帮助儿童加强日后所需的本能。
10·同化和顺应:所谓同化,是指在某个情景中,儿童使用他已经获得的图式或技能从事并完成活动。而顺应是儿童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而尝试新的图式或技能。
11·内部动机:动机作为推动人去活动的心理力量,指向于解释个体活动的原因。我们可以把活动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活动本身来自于活动主体自身的需要。 12·以人代人是指儿童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情、言语等来模仿或假装成他人或某一非属于自己真实身份的角色的行为及其特征,即角色扮演。
它是儿童象征性认知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13·角色行为:角色行为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最早发生的不成熟的角色行为表现为角色的动作。
这种角色的动作最早在婴儿阶段发生,但往往是一种自我模仿。 14·以物代物:以物代物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15·情景转变:情景转变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16·游戏是发生于一定情景中,外部有可观察的行为表现,内部有特定心理体验的儿童主动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
17·活动区的相容性:所谓相容性是指在布置活动区时要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尽量把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以免相互干扰。 18、自制玩具:自制玩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原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二是指教师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有目的地制作玩教具,以补充现成玩教具的不足或缺陷。
19、教学游戏:以教学方式来组织儿童的游戏,是教学游戏的组织形式。这种游戏实施的组织,实质上是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实施教学,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即教学的游戏化。
20·角色意识:指能够分辨现实中的我与游戏中自己扮演的角色,知道自己是在假装别人也能够在游戏。
上一篇:幼儿游戏中学知识怎么说
下一篇:幼儿游戏专业知识大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