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做好准备迎接2018年社会工作者考试了吗?为您整理了“2018社会工作者《中级工作实务》章节知识点(8)”,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
2018社会工作者《中级工作实务》章节知识点(8)
案例分析题
(1)
盼盼,女,4岁,出生在某城市。父亲是某建筑公司技术总监,母亲是一名公务员。虽然家庭收入颇高,但父母的工作都非常繁忙,没有时间陪盼盼玩耍。为了满足盼盼的必要生活和得到相应的照顾,父母雇了一名高级保姆照顾盼盼。父母及保姆共同给盼盼制订了一个发展计划。计划中包含了以下两条:
1.盼盼在3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并在5岁的时候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取名次。
2.盼盼6岁的时候入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但在15岁时需完成高中所有课程的学习并升人大学。因父母认为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受年龄的约束很大,如果按照国家正常的升学发展,女孩子本科毕业就已经22岁,现在的竞争非常大,读完研究生就25岁,如果读博士,正常毕业得28岁,就成为社会认为的“剩女”了。在父母的经济支持和保姆的精心照顾下,再加盼盼很聪明,在幼儿园的表现非常好,几乎每周都会获得幼儿园的优秀宝宝称号。但是最近盼盼在幼儿园表现有些反常,不愿意和其他孩子玩耍并开始对其他孩子进行打骂,对学校老师撒谎,不配合老师完成幼儿园的必修任务。她的钢琴老师反映盼盼最近学习精力不集中,接受能力欠佳。家里的保姆也发现盼盼最近很叛逆,以前尊敬她像尊敬妈妈一样,但前几天居然对她说出“你只是我们家请的保姆,凭什么管我”等话。针对盼盼的情况,你作为幼儿园的社会工作者,在老师的要求下为盼盼提供服务。
问题:
1.结合上述案例,谈谈儿童的需要包括哪些方面?
2.结合上述案例,应用优势视角分析盼盼所面临的困境和优势有哪些?
3.针对盼盼的问题,幼儿园社会工作者应用什么理论对盼盼进行介入?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
解析: 1.儿童的发展包含了身体从弱小到强大,智力从低到高,心理人格从无到有,以及行为从稚嫩到趋于成熟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需要获得不同方面的照顾、引导、支持和保障才能完成。针对案例中盼盼的情况,我们来分析盼盼有如下需要:
(1)生存的需要。
盼盼有获得基本生存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盼盼的父母过早拔苗助长,制定了盼盼的人身规划,忽视了儿童成长中基本的身心健康的需求。
(2)发展的需要。
盼盼在成长中,父母忙于生计,无暇管教,没有及时给予父母的爱和适当管教,缺少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只以金钱和规划来充当父母的爱,使得盼盼缺少应有的娱乐和生活。
(3)受保护的需要。
作为4岁的盼盼,有权利得到家庭和社会的保护,确保其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到任何人为的伤害。包括对其人为的忽视。盼盼的父母忙于工作,把日常照料工作交给保姆,过多地安排各类学习和约束,使得她缺少社会化发展需要的同伴交流和接触社会的机会。
(4)社会化需要。
盼盼今年4岁,属于幼儿教育阶段,有享受教育的权利,所以盼盼的教育应得到保障。但是根据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八阶段论,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盼盼应该根据人生的发展完成相应的任务,健康成长。同时应考虑其文化娱乐需求,培养朋辈群体的交往能力,学习成长中的有关知识。
2.优势视角是指寻求识别、利用、建立和强化人们已有的优点和能力,在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强调将他们的优点包括进来,它强调人的能力、价值、兴趣、资源、成就和抱负在满足自己需要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1)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内在和外在的资源。
(2)贫穷、歧视、疾病和困难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3)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与抱负,因为人的成长和转变的能力是巨大的,常常超出人们的预期。
(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更好为他们服务。
(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结合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盼盼拥有良好的家庭经济环境,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非常重视盼盼的未来并对盼盼有良好的规划;盼盼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好,接受能力强;盼盼之前的品质优良,团结同学;盼盼能弹钢琴等都是她的优势。但是盼盼的父母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亲自照料盼盼,保姆的尽心照料使盼盼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盼盼现阶段与同学的关系不太好等,这些都是盼盼的困境。
3.社会工作者的介入策略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盼盼拥有很多的优势,可以继续发扬优势,协调控制或改变困境,使盼盼能够健康成长。可以利用优势视角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对盼盼进行介入,具体可以从盼盼自身和她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介入。
(1)在盼盼自身方面,利用个案辅导的方式对盼盼的情绪进行疏导,帮助她理解父母对的良苦用心,增强盼盼对父母关爱的认可能力;继续发扬盼盼的优点,增强盼盼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她在学校的行为进行修正,帮助她改正撒谎、暴力行为等,帮助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同学之间的关系。
(2)盼盼的社会环境介入方面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的介入。在家庭方面,与盼盼的父母进行沟通交流,教授他们家庭教育技术与保护技术;针对孩子人生规划进行探讨,帮助父母正视孩子的人生规划,并能较为合理地调整盼盼人生成长规划,并让父母每周都有一定的时间陪伴盼盼,加强亲子关系建设;在学校方面,与幼儿园老师进行沟通,争取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协助盼盼改善不良行为。
(2)某社区属于“三不管”地带,是一个城中村。该社区由于房租便宜,于是成了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临时落脚点。该社区大部分原居民已经搬迁,留下的是一些贫困家庭或者老年人。目前,该社区人15比较复杂,“劳释”人员比较多,社区环境脏乱差,乱搭乱建等各种违章建筑也很多,黄赌毒现象也不少,治安隐患多。社区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比较差,原居民也开始对生活了一辈子的社区产生疏离感,都认为社区各方面已远不如以前,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大大下降,渐渐不再参加社区里的各种公益事情。不论是原居民还是外来人员,他们参与社区公益事情的积极性越来越低,同时,原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之间的矛盾与纠纷时常发生,原居民甚至认为社区环境的变差、社区治安隐患等社区问题都是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引起的。
问题:
1.上述案例中涉及了社区社会工作的哪些内容?请结合案例进行简洁说明。
2.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介入方法?
答案:
解析:1.案例中主要涉及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人民调解、社区教育、流动人口服务的工作内容。本案例中,由于社区处于“三不管”地带,这些地方一般是政府比较难以治理而又容易放松治理的地方,是黄赌毒滋生的温床,再加上该社区的特殊性——外来人口比较多,他们来到陌生的城市,只把这里当作临时点,在潜意识里很难主动去遵守和维护社区的环境、治安和卫生。社区里的“劳释”人员因为社会的歧视、工作难找等原因本就在心里有些不平衡,再加上该社区的治理不严,这就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失范的社区环境容易引发治安隐患和各种矛盾。
2.主要方法:
(1)资源连接。社会工作者应主动找到公安部门,与之商谈社区治安管理的问题,毕竟社会工作者主要还是协助公安部门开展社区治安工作,在社区内可以通过宣传教育、法制教育等形式开展社会规范教育,强调社区规范,加强组建各种治安巡逻队,加强对社区黄赌毒的打击,加强对社区商贩、摊点的管理,加强警民合作。
(2)推动居民参与。通过组建各种志愿组织,把居民组建起来,共同维护社区环境、卫生与治安。
(3)居民能力建设。为“劳释”人员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与平台,促进他们顺利就业,鼓励他们创业,积极主动给他们讲解国家政策。
(4)调解矛盾纠纷。利用个案工作的方法,深入了解居民矛盾纠纷的根源,妥善处理居民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5)建立互助网络。通过开展各种娱乐活动、小组活动,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原居民之间的情感,增强他们之间的认同感。
(3)小明:16岁,高中一年级学生
小明父亲:50岁,公务员
小明母亲:49岁,中学教师
小明父母因儿子的问题前来求助。
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之间有严重冲突。
小明的父亲是建设局的副局长,常年在外奔忙。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母亲将全部心力都用在儿子身上。小明到了初中还和母亲睡一张床,洗澡从不关浴室门。从小到大,母亲什么事也不让小明做,早上甚至给他挤好牙膏才喊他起床。但小明母亲对他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从小送他上各种补习班,要求每次考试不得低于95分,小明一直做得很好,小学时曾在省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过奖,但进入初二后成绩却一落千丈。在社会工作者与家庭的第一次面谈中,小明母亲提到她有几个不明白:
一是儿子很聪明,所有教过他的老师都认为他聪明,但他的成绩现在是全班最差的;二是她把所有心血都用在儿子身上,但儿子对她却越来越恶语相加,有时干脆一连几天不理她,她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小明的父亲则与小明母亲有同样的困惑。看到儿子对母亲那样,他很想管,但儿子根本不听他的,常常回嘴说:“小时候你都没管过我,现在凭什么管我?”有时实在看不过,想打儿子,但身高一米七的儿子却和他对打。更糟糕的是他每次一管儿子,妻子就护着,反过来责怪他,关于儿子的问题最后总是演变成一场夫妻间的冲突。第二次面谈中,小明提到他觉得除了玩游戏,做什么都没意义。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是母亲帮他决定,上补习班无论怎么不喜欢都得上;学习成绩一旦下降,母亲就给脸色;升初中时非要他考母亲希望他上的那个学校,他一点儿也不喜欢。长这么大,他好像从没给自己做过主。他认为学习就是为父母学的,而父母让他学习好其实是为了他们的面子。他说现在不想这样了,他要过自己的生活。在上述两次面谈中,社会工作者发现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很奇怪。每个人说话都不看着对方,各说各的。母亲不停地诉苦,每当母亲这样,小明就找个最舒服的姿势坐好,进入半睡眠状态;小明父亲则缩起身子,好像根本没有听见。小明母亲一看到这样就会越说越伤心,诉苦最终变成哭诉。社会工作者决定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为小明家庭提供服务。
问题:
1.请根据上述案例提供的资料,对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预估。
2.简述“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定义。
3.根据预估,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确定治疗的目的和目标。
答案:
解析:1.小明一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
(1)小明严重厌学,网络游戏成瘾,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不好,没有什么朋友,和老师有严重冲突。
(2)小明父亲常年在外,小明从小由母亲带大,与母亲关系很亲密,母子之问形成了纠缠的病态家庭关系,父子之间形成疏离的病态家庭关系;父亲教育小明时,母亲又会护着小明,这又形成了联合对抗的家庭关系。
(3)小明与父母沟通存在很大问题,对父母的用心存在很大误解。
(4)由于夫妻二人在儿子的教育方式上存在分歧,从而造成夫妻之间经常起冲突。
2.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秦根据自己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总结提出的,是指以家庭作为基本的治疗单位,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的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问题。它的基本概念涉及:家庭系统、家庭结构、病态家庭结构、家庭生命周期。
3.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以家庭为焦点的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进入服务对象的家庭,了解服务对象家庭的基本结构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它关注家庭功能失调的评估,强调家庭功能的恢复。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家庭功能的正常发挥。具体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家庭成员的看法。家庭成员遇到问题时,通常会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为某个家庭成员或者外部环境,忽视家庭成员交往方式与问题之间的联系。针对本案例,社会工作者就要注重改变小明对母亲的误会。
(2)改善家庭结构。家庭问题通常表现为家庭边界的不清晰,家庭成员之间或者过分疏远或者过分亲密。针对本案例,应该尽快改善小明家的家庭关系,其中包括: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
(3)改变家庭错误观念。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期望、要求和价值观。社会工作者在本案例中就要对小明的父母进行疏导,让他们试着去接受自己儿子的想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理解儿子的想法。
(4)
某社区里老街坊、老邻居多,老党员也不少,邻里关系比较融洽。该社区老龄化程度较高,60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19.5%,而且高龄老人数量较多。社会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针对以上情况,社会工作者拟订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
问题:
1.该服务计划满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还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如何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
答案:
解析: 1
.案例中所呈现老人的需要包括:健康维护(一些老人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经济保障一些老人没有退休金,生活困难)、就业休闲、社会参与(一些老人经济条件虽好,子女不在身边,时常感到孤独寂寞;一些老人反映社区文化活动太少,缺少展示才艺的舞台)、安全保障(一些老人被家人忽视,甚至受到虐待,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上述案例中提到“社会工作者已经拟定了一个社区老人服务计划,内容包括:一是协助贫穷老人获得经济补助;二是请青年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照顾”,这仅仅是满足了经济困难的老人的物质援助和行动不便老人的照料需要;而其他老人的精神慰藉、发挥余热、亲情满足及权益保障方面的需要尚未得到满足。
2.构建社区支持网络来满足该社区老人的需求,应该做到:社会工作者继续挖掘社区的资源,运用专业方法为老人搭建服务平台,包括:
(1)联系社区民警及司法部门,为老人提供法律咨询及援助。
(2)联系社区组织,运用社区资源,开展老人兴趣小组、举办文化康乐活动。
(3)鼓励低龄行动方便的老人参与社区服务,组织老人义工队伍,发挥老人余热。
(4)开展社区孝心行动,搭建亲子服务平台,鼓励老人子女参与关心长者行动等。
(5)最终建立老人的自助互助网络、邻里互助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老人家属支援网络。
(5)方明和方华是一对孤儿兄妹。方明17岁,方华15岁。父亲原来在某市一家童装厂(集体性质)上班。父亲身患精神病、糖尿病、心脏病,后从1984年开始在家吃劳保,每月劳保金74元;后来,社区居委会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每月356元),直至2003年4月15日在医院过世。母亲在13年前就失踪了,外婆年事已高,无法照顾兄妹俩。社区居委会为兄妹俩办了低保,安装了水电,学校免兄妹俩的学费。但是兄妹两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很弱,家里物品堆放凌乱,散发出阵阵霉味;每个月的低保金不过月半就已花完,靠着邻里的接济过日子;哥哥喜欢上网,经常在网吧流连。两人没有朋友,经常不上学。父亲有一生前好友陈爹爹偶尔会回来看望兄妹俩。
问题:
1.结合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要点,请绘制方华的生态系统图。
2.分析方华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3.结合优势视角理论,提出方华的介入服务过程。
答案:
解析:1.
2.通过到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并到方华的家中进行探访,与兄妹进行了面谈,可以了解到如下的情况:
(1)一室一厅的家居凌乱不堪,妹妹蓬头垢面,家里水电设施已年久失修。
(2)兄妹辍学在家,无所事事。
(3)妹妹的社会交往圈子很小,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哥哥几乎没有交谈的对象,而寄托于网络世界。
(4)服务对象每月前半月花完低保金,后半月靠邻居接济和挨饿度日。
(5)对于方氏兄妹的问题,新闻媒体已作报道,一些热心的邻居已经开始关注,对于方华来说,最开心的日子就是父亲生前好友陈爹爹每年过年来看望他们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还跟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到了兄妹俩的整个成长史,初步判断兄妹俩的问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正常的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经济生活拮据;社会交往贫乏等。主要是由于自幼生活在一个非正常的家庭环境中,缺少必要的社会化环境和教导。
3.通过生态系统图的绘制可以看到服务对象成长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但是这些不幸的遭遇也正是服务对象坚强面对生活的有效资源,同时,社区居委会、邻居和父亲生前好友都是方华的有力支持。需要挖掘服务对象和周围环境的优势,找到服务对象和周围环境的缺失。充分运用周围和个人的优势资源,来弥补服务对象的缺陷和不足。
著名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所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一些有效的、可行的学习七年级政治知识的方法。我整理了关于教科版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教科版1-4课第一课大家之“家”
1、归属感的含义:
对团体的依赖和需求的感觉就叫归属感。
2、我们对班级和学校的归属感表现:
对校园什么的盼望,对老师、同学的想念,就是我们对班级和学校集体的归属感。
3、为什么说学校是我们成长的乐园(班级和学校对我们的作用):
(1)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2)是我们陶冶情操、培育品格的环境;(3)是我们培育兴趣和发展特长的园地。
4、在学校学习和在家里学习有什么不同:
(1)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拥有专门的教育设施和专业的教育工作者,而家里面没有;(2)有明确的教育教学目标,系统的课程内容,合理的教育教学规范,而家里面学习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3)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有老师给予的专门指导和帮助、有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而家里面学习比较单调枯燥,缺少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
第二课我与我们
1、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个人与集体是相互依存的:(1)一方面,个人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离不开集体;(2)另一方面,集体由个人组成;(3)个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和发展。
2、集体的含义:集体是许多人集合起来的、有组织、有共同目标和行为规范的团体。
常见的集体:国家、军队、学校、社会团体、企业、少先队、共青团、班级、
舞蹈队、文学社、田径队、美术兴趣小组。
不属于集体范畴的:
大街上或市场上的人群、旅游团、购物人群、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的人群、黑社会团体、犯罪团伙、组织。
3、集体的特点:
有共同的目标;有组织性和纪律性;具有一定的组织制度;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相互依赖,并与其他的集体有机地联系着。
4、集体是有层次的,有大集体、小集体之分。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集体中。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
①一般情况下,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我们要坚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愿意放弃或牺牲一些个人利益。从长远看,坚持集体主义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③坚持集体主义并不意味着只顾集体利益,不顾个人利益,正当、合理的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的。
④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需要从多方面周全地考虑并作出妥善处理。
6、什么是个人主义:将个人利益凌驾与集体利益之上,过分强调个人的利益,不顾他人和集体的利益,是个人主义的表现。危害:个人主义伤害的不仅是集体和他人,最终也必然伤害到自己。
7、小团体主义的含义:是指一切以自己的小团体利益为中心,把小团体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一心谋取和扩大自己所在的小圈子的特殊的、眼前的、局部的利益,而不顾其他人的利益,不顾大集体的根本的、长远的、全局的利益
8、对小团体主义的理解: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其危害:往往会腐蚀集体,与集体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其实质:是将局部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9、对小团体主义的理解:
其特点是当小团体利益和大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首先考虑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其危害:往往会腐蚀集体,与集体主义完全是两回事。其实质:是将局部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
10、团结就是力量:在班级和学校集体中生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可以促进我们的进步、成长和发展。
11、团结的重要性:(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团结(2)我们的进步、成长与发展离不开团结。
12、如何做到真正的团结(对团结有正确认识):
(1)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2)不掩饰自己的缺点
(3)对别人的缺点敢于提出诚恳的批评(4)正确对待同学间的矛盾。
13、真正的竞争:意味着对自己有信心,是在承认别人的长处,为他人喝彩的同时,努力发挥自身的潜力,争取超越他人,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14、为什么需要竞争与合作?二者关系如何?★
(1)集体的力量和集体的发展,有赖于集体中的每个成员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合作。一个缺乏竞争的集体,将失去前进的动力,一个没有合作的集体,将一事无成。
(2)合作与竞争看似矛盾,实质上时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者共存才能促使集体形成合力,并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5、如何做到善于合作?
善于合作意味着能够看到同伴的长处,与同伴互帮互助,取长补短,意味着为了集体的利益和目标,集体成员能够主动与他人合作,不计较个人的一时得失,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尽心尽力。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把这种善于合作的作风称作团队精神。
16、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是以个集体成功的重要保障,成员的合作对于集体的成功至关重要,成功的集体离不开成员间的合作。
第三课承担责任
1.什么叫责任?
责任是由一个人在一个集体中的角色所决定的应该做的事。
2、我们的责任
我们是班级和学校集体的一员,是班级和学校的主人。关心集体、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是我们的责任。(主动关心班级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努力学习,认真完成班集体交给的任务。)
3、如何培养主人翁意识
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我们生活在一个集体中,我们就要积极主动地努力成为这个集体的主人。要为这个集体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人翁意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只有从小注意学习做小集体的主人,将来才能做社会这个大集体的主人,也才能承担起做社会栋梁的责任。
4、为什么说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是非常错误的
当我们把集体与个人对立起来时,我们会发现,一方面我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同事也不能从集体中得到我们应得的利益,久而久之,我们就成为了班级和学校的“局外人”。
5、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1)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
(2)当不能及时完成时会遭到他人的指责和辱骂;
(3)牺牲个人的业余生活;
(4)甚至会耽误学习;
6、承担责任的意义:承担责任,不仅有利于集体,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1)锻炼个人的意志品质:
(2)培养了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感:
(3)提高了处理事物的能力:
(4)学会如何合理安排时间,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7、承担责任有哪些方式?
(1)担当重大管理任务;
(2)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
(3)做好老师和同学交给的各项工作;
(4)管理好自己;
(5)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四课多彩情绪
1、情绪的基本类型:喜、怒、哀、惧
复合情绪:由基本情绪组成的混合情绪。如惊喜、悲愤交加、百感交集、哭笑不得等。
2、青少年的情绪特点可以概括为:
比较敏感,但不稳定;比较强烈,但相对脆弱;变化迅速,但不持久;容易冲动,缺乏理智控制。
3、什么是正常情绪
正常情绪是有适当原因或反应适度的情绪。如:面临考试感到紧张;取得好成绩感到快乐
4、什么是不正常情绪
不正常的情绪是没有适当原因或反应程度不适当的情绪。如:参加某项比赛由于过分紧张而中途退场;由于一次考试失利而长久地沮丧等。
5、积极情绪:对人的健康发展有利的情绪。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愉快,轻松,开朗,乐观向上,充满希望
6、消极情绪: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比如:抑郁,忧愁,烦恼,焦虑,沮丧,生气
7、情绪的类型:正常和不正常、积极(良好)和消极、
8、情绪的作用(调控情绪的重要性)
不同的情绪对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有不同的作用。
积极情绪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消极情绪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妨害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9、调节情绪的途径和方法:
(1)认知调节(消极想法引起不良情绪,积极想法引起良好情绪)
(2)理智控制
(3)合理宣泄(哭泣、倾诉、写日记、活动)
(4)心理放松(呼吸放松法、肌肉放松法、静坐放松法)
(5)行为调节(看电影、听音乐、吃东西、逛街、郊游、上网、运动)
(6)理性升华(当我们产生了消极情绪时,如果能从更宽广的视野看问题,用更高的目标要求自己,就可以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
10、情绪和个人态度有什么关系呢?
人的情绪(烦恼)不起于事件,而起于对事物的看法。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情绪不好不是因为事物本身引起,而是因为我们对事物的看法或态度不合理引起的。
11、情绪可以调节吗?怎么调节?
面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可以产生不同态度与想法。以不同的态度或想法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心情。经过理智的思考和分析,从多个角度看问题,我们的心情就会发生积极的变化。
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教科版5-8课第五课缤纷情感
1、什么是情感
情感是与人的高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是比较稳定、深刻的内心感受。
2、情感的类型(与我们密切相关的情感体验):
(1)对亲人、同学、老师、朋友的情感;
(2)对家庭、学校、社区、国家的情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
(3)对自己的情感:比如说自尊感、自豪感、荣誉感、羞愧感);
(4)对大自然的感情:感激大自然给予的馈赠,亲近大自然、善待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3、少年时期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意义重大。
(1)情感的发展需要依靠自身自觉的努力和培养,少年时期是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重要时期,高度重视自己情感的培养。
(2)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有助于调节、控制和消除不良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的情绪。
(3)培养丰富的、健康的、高尚的情感是道德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情感是道德的基石。没有情感,就没有道德可言。
4、培养高尚情感的途径和方法:(1)感受理智(2)体验道德(3)欣赏美好
第六课规则与秩序
1、规则的含义
规则就是关于可以和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和不应该做什么,可以和应该怎么做,不可以和不应该怎么做的约定.
2、规则的分类
(1)不同的场所有不同的规则(家庭规则、学校规则、社会规则)
(2)不同的活动有不同的规则(交通规则、学习规则、运动规则)
(3)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规则(经济领域、日常生活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
3、校园规则及作用
学校是我们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无论是教室里、实验室里,还是在学校的其它场所,都需要一定的规则保证我们的学习与活动的顺利进行。如上下课要准时,在上课时不能随便讲话,在阅览室保持安静,上下楼要排队,在校园里不大吵乱扔胡涂,等等
4、公共场所的规则及作用
公共场所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场所。为了保证社会公共生活的正常进行,人们在公共场所,必须遵守公共场所的规则,保持安静、秩序、整洁和卫生。
5、规则其他类型标准
(1)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
正式的规则:社会制度、守则、法律、规章制度、纪律;非正式的规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
(2)强制性规则和非强制性规则
强制性规则:法律、法规;非强制性规则:乡规民约、守则、风俗习惯
6、为什么要遵守规则(规则作用)
(1)规则保证社会生活的有序、安全、和谐和文明。
(2)遵守规则是人类社会生活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证。
(3)、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学习和日常生活需要秩序,需要规则;经济活动同样需要秩序,需要规则来保证秩序。
7、世界贸易组织的含义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
8、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是通过时尚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推动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
第七课法律初探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实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
(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产生或形成方式)
(3)主要的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依靠力量或实施方法)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适用对象和范围)
3、法律和道德规范、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的区别和联系:
4、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
通过双方协商;他人或组织调解;法律途径(最终途径)
6、青少年怎样维护法律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力,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
1、他律的含义及表现
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在这里,规则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处。他律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
2、自律的含义及表现
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
自律表现为“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和“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意怎样做”。
3、自律和他律有什么区别?二者有什么联系?
4、从他律向自律转变,表明我们逐渐成熟
从被动地、被迫的遵守规则和法律开始,逐步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和法律,表明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5、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1)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这人的权利和自由。(2)只有遵守规则、遵守法律,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3)无视规则,违背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4)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使规则内化为自律要求,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6、学会“慎独”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这就是慎独。
7、网络交往的特点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匿名的,以符号形式进行,人们可以戴上任何面具,以任何身份与别人交往。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许多“自由”。
8、网络交往的危害及原因
在网络世界中,他律规则很难起作用,社会还未能对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的每个人的言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样,网络世界就成为一个不受外在规则约束的“真空”。在这个“没人看得见”的“真空”中,有些人往往放松自我约束。网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就有了可乘之机。
9、如何维护网络世界的道德与秩序
(1)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网络的管理规定。
(2)我们应该把这些外在的规则变成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这样,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0、遵守匿名世界的规则要做到: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一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下一页分享>>>七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教科版
【篇一】
第一课珍惜无价的自尊
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
1.自尊的表现:注意容貌上的修饰、举止方面的文雅以及行为的后果。
2.自尊的含义:自尊即自我尊重,指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允许别人歧视、侮辱。
3.一般来说,一个没有自尊的人,也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4.先天不如人的地方(如不漂亮等)如何才能自尊?(P6)
4.真正有自尊心的人,必定是知道羞耻的人。
5.知耻与自尊是什么关系?(P6)
知耻,是自尊的重要表现。惟有知耻,才有自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恰当、不合适的行为不知道惭愧,不感到难为情,那就是不知羞耻,这样的人永远不会有自尊。
6.在培养自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P7)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有缺点并不可怕,关键是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将缺点转换为优点。
7.虚荣心的含义: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的心理。(认识生活中的虚心的具体表现)(P8)
尊重他人是我的需要
1.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P9)
2.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因为他知道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P10)
3.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P10)。○2使我们能更好的认识自己(P11第一段)。③我们需要他人的善意提醒。(P11第二段)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
1.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2.生活中有损人格的不良习惯:说谎、逃避责任、假公济私、阳奉阴违等。
3.彼此尊重,就要宽容大度:不必太在意他人的议论和态度,要适度自尊。(P13)
4.如何对待别人的议论和批评?(P14)
5.自尊的度?(P14最后一段)
6.尊重他人的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对人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人格。
7.怎样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方法)
真正的做到尊重他人,就要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首先要善于欣赏、接纳他人;其次,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P15)8.为什么要赢得他人的尊重?(意义)(P16)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
1.自信的含义: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2.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⑴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⑵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3)自负与自卑是一对孪生子二者都是以我为中心,以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远离成功。(4)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1.自负、自卑为什么会使人们远离成功?P24
自负者所以必然失败,就是因为其追求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虚假的。自负可以带来一时的情绪高涨,但意气用事招致的挫折会即刻使他感到沮丧,从而走向自卑。自卑者会产生对自己的憎恨,憎恨自己的不完美,憎恨自己的无能为力,由此更强化了自卑感。因此,不管是自负者还是自卑者,以自我为中心的心态会使他们远离成功。
2.自信者的哪些心理品质有助于成功?(P25)
⑴乐观,⑵好奇,⑶专注。
唱响自信之歌(P27)
1.有了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经常体会点点滴滴的进步与成绩,就是不断为自己喝彩,为自己鼓劲,这样才能迎接成功的未来。
3.如何唱响自信之歌?
1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
2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才是支撑信心最重要的杠杆。
3做自信的中国人。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要把个人的自信心上升为民族自信心)
【篇二】
第三课走向自立人生
1.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以这样说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
2.自立的表现:(P35)
3.做家务对于将来成材有什么意义?(自立的重要性)
让孩子从小做些家务,可以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注重家庭亲情、尊重他人的品质。还能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培养责任感。
4.为什么人生需要自立?(自立的必要性)
1我们终究要离开家庭学校的呵护,走进社会,经风雨、见世面。
2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我们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我们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
3不自立就难以在社会中立足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1.自立不是拒绝帮助,依靠不是依赖
2.依赖的危害?
⑴它不仅会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还会使人缺乏生活的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⑵只想不劳而获,贪图享受,就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会和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是。
3.告别依赖,一个重要的表现是独立地生活。
4.自己的事自己负责的前提是要自主。(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5.自立与自主的关系:自立的前提是自主,自主的表现是自立。
6.如何培养自己的自立能力?
①要有独立地生活的能力,告别对他人的依赖。
②遇事有主见,有自主能力,自己的事自己负责。③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最基本的是立足于自己当前的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小事做起。只有在社会生活中反复锻炼,不断实践,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
第四课人生当自强
1.什么是自强?P47
自强指对未来充满希望,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自强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美好的道德品质,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
2.自强精神表现在方方面面: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丧气;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著追求;等等。
3.自强的精神意义?(为什么要自强?)
个人方面:自强,是一个人活出尊严,活出个性,实现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我们健康成长、努力学习、将来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
民族方面:自强不息是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熔铸成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备经磨难而更强,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自弃与自强是对立的。(P50)
5.自强进取的动力自强通向成功的阶梯
6.要自强,首先就树立坚定的理想
7所有自强者共同的特点: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
8.人的敌人:自己。能够战胜自己的人,必定能自强
9.自强的人都会面临一只拦路虎,那就是放任自我
10.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如果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确定努力的方向,我们的主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11.少年怎样能自强?
①理想,自强的航标(P51)
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P53)
③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P55)
12.许多人不成功的原因?(P54)
【篇三】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人生难免有挫折
1.挫折的含义
挫折,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2.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普遍存在,难以避免。
3.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多方面的:⑴不能预测和及时防范的天灾(自然因素)⑵各种人为因素,⑶个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因素
4.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不同态度不同结果。(P63)
挫折面前也从容
1.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的作用):(P65)
2.挫折后赢得的最宝贵的礼物:智慧。
3.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P67--69)
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⑵正确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⑶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⑷会自我疏导。自我疏导的方法:⑴合理宣泄法,⑵移情法,⑶目标升华法。
第六课为坚强喝彩
让我们选择坚强
1.意志坚强的人有哪些表现?(P73)
自觉性(目的明确勇往直前)果断性(判断准确处事果断)自制力(调节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坚韧性(精神顽强,毅力坚定)。
2.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是什么?(坚强意志的作用)(P75--77)
⑴坚持正确的人生方向,需要坚强意志。
⑵走出失败的阴影,需要坚强意志。
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坚强意志。
⑷成就一番事业,需要坚强意志。
3.有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是能否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
4.人们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与其智力的高低和客观环境的好坏,而是常常取决与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1.磨砺意志的方法?(P80--83)
⑴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⑵磨砺坚强的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⑶磨砺坚强的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⑷磨砺坚强的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篇四】
第七课法律初探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保证实施。并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本质)
(2)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产生或形成方式)
(3)主要的特征: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警察、法庭、和监狱等)保证实施。(依靠力量或实施方法)
(4)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适用对象和范围)
3、法律和道德规范、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的区别和联系:
4、法律的作用
(1)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5、生活中有些矛盾和纠纷的解决方式或手段。
通过双方协商;他人或组织调解;法律途径(最终途径)
6、青少年怎样维护法律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
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保护,又受到法律的约束;
②我们既享有法律赋予的公民权力,又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
③因此,我们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要遵守法律,履行义务,又要依法行使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心中的规则
1、他律的含义及表现
个人的行为由他人的要求或外在的规则支配,而且是被动或被迫接受的。在这里,规则要求“你必须怎样做”“你应该怎样做”“你不应该怎样做”或者“不许你怎样做”,违反了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处。他律是必要的,但其作用是有限的。
2、自律的含义及表现
个人的行为由自己的要求或内在的规则支配,主动、自觉约束自己。
自律表现为“我应该怎样做”“我不应该怎样做”和“我愿意怎样做”“我不愿意怎样做”。
3、自律和他律有什么区别?二者有什么联系?
4、从他律向自律转变,表明我们逐渐成熟
从被动地、被迫的遵守规则和法律开始,逐步发展为主动地、自觉地遵守规则和法律,表明我们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
5、规则与自由的关系是什么?
(1)纪律、法律等规则制约着人的行为,也保障这人的权利和自由。(2)只有遵守规则、遵守法律,才能拥有真正的自由(3)无视规则,违背规则,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4)只有内心甘愿接受规则的约束,使规则内化为自律要求,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6、学会“慎独”含义
在日常生活中,在个人独处或者没有外部约束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注意修养,自觉遵守规则,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这就是慎独。
7、网络交往的特点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匿名的,以符号形式进行,人们可以戴上任何面具,以任何身份与别人交往。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享受到在现实生活中所不能实现的许多“自由”。
8、网络交往的危害及原因
在网络世界中,他律规则很难起作用,社会还未能对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的每个人的言行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样,网络世界就成为一个不受外在规则约束的“真空”。在这个“没人看得见”的“真空”中,有些人往往放松自我约束。网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就有了可乘之机。
9、如何维护网络世界的道德与秩序
(1)国家、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网络的管理规定。
(2)我们应该把这些外在的规则变成自己内心的要求,并以此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遵守匿名世界的“游戏规则”。这样,我们才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10、遵守匿名世界的规则要做到:要善于上网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一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上一篇:网络游戏的知识和感悟作文
下一篇:网络游戏服务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