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本段]【简介】
成语:chéng yǔ(idiom)
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多数为4个字,也有3字的以及4字以上的成语,有的成语甚至是分成两部分,中间有逗号隔开。
[编辑本段]【定义】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
[编辑本段]【形式】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也有二字、三字、五字等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文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字,就成了成语。
[编辑本段]【结构】
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
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
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
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
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
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
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
并列式:千山万水、画蛇添足;
偏正式:倾盆大雨、窈窕淑女(中间可加“的”字)。
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因为成语有多种意思!
[编辑本段]【历史】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
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
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
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
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
[编辑本段]【成语与专有名词】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也有相似之处。譬如专名和科学术语都是固定词组;谚语、歇后语、引语不仅是固定词组或句子,而且意味也有些与成语相似;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比较简练,形式跟绝大多数的成语一样,如“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之类,但是这些都不是成语。把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等的区别搞清楚,这就有助于断定什么是成语,什么不是成语。现在简单地就这方面作些说明。成语跟专名不同:专名和成语虽然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但是专名是表示特定概念的,例如“李庄小学”只是一个学校独有的名称(当然,可能有重名),“广安人民公社”只是一个公社独有的名称。成语则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七零八落“这个成语,既可以用来形容开败了的花朵,又可以用来形容被打败的军队,也可以用来形容稀疏零散的人群。又如“津津有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一个人对于某些事物特别感觉有兴趣。
[编辑本段]【成语与科学术语】
成语跟科学术语不同:科学术语是表示科学概念的,不是表示一般概念的。例如"主观能动性""革命乐观主义""无限花序""平行四边形"这些科学术语,尽管都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可是并不是成语。
[编辑本段]【成语与谚语】
成语跟谚语不同:谚语绝大部分是句子而不是词组。谚语经常用在人民大众的口语里,用在文章里的比较少。谚语往往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不象成语那样具有文言色彩。谚语的形式,不象成语那样整齐。例如“坐山观虎斗”、“天下乌鸦一般黑”之类的谚语,都不是那么整齐。当然,如果把这些谚语一定说是成语,也是可以勉强的。
[编辑本段]【成语与歇后语】
成语跟歇后语不同:歇后语是一种固定的句子,一定要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用事物作比喻,后一部分是从正面作说明。写文章为了收到鲜明、形象、生动、具体的表达效果,也可以象引用成语似的引用歇后语。如"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泥菩萨洗脸越洗越难看。”、“蜜饯黄连先甜后苦”这些话,都是“歇后语”而不是“成语”。
[编辑本段]【成语与引语】
成语跟引语不同:在古人的著作中有个别语句,如“勾心斗角”(见杜牧《阿房宫赋》)“水落石出”(见苏轼《赤壁赋》)等,因为时常被人们使用,后来就成了成语。但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两句诗。这两句诗不是人们时常使用的,而是在文章中偶尔被引用了。因此这类语句应该称之为"引语",不能看做是成语。
[编辑本段]【成语与词组】
成语跟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也不一样,因为成语由四个字组成的占绝大多数,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也看做是成语。应当指出: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抽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在某种场合,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内容,使人感到也很合适。象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或“豹口余生”,也不能改为“虎嘴余生”。又如:”不管哪个殖民主义者怎样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也掩盖不了他们的侵略本质”。在这个句子里,不但不能把“花言巧语地侈谈和平”改为“花言地侈谈和平”或“巧语地侈谈和平“,就是改为”巧语花言地侈谈和平“也是非常勉强的。
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和歇后语的不同,看起来相当明显。成语跟引语、普通词组、谚语的区别,一般说来也是清楚的,但是有的也不容易分辨。我们应该承认有些固定词组或相当固定的词组是介于成语与谚语、引语或普通词组之间的,对这类词组,不必一定去划分它的界限。例如"一文不值",我们可以认为它是普通词组,因为把它改为“不值一文”、“不值一钱”或“一钱不值”都毫不勉强。但是,这个词组毕竟有相对的固定性,极像成语,把它看作成语,也未尝不可以。又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把它看做成语或谚语皆无不可。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使用成语有时会错用同音字或近义词。这类错误出现频率非常高,所以,使用成语时要特别注意用字正确。下面列举的成语,括号前的字是别字,括号内的字是正字。
A
1、暗(黯)然失色黯然,阴暗的样子。“黯然失色”,形容相比之下暗淡无光,大为逊色的样子。
2、按步(部)就班部,门类;班,次序。“按部就班”,指按其分类,就其次序,比喻学习要循序渐进,做事要遵循规章。
3、安(按)兵不动指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也借指接受任务后不肯行动。按,压住、搁下。
B
4、暴珍(殄)天物任意糟蹋东西。殄,灭绝;天物,自然界的宝贵生物。
5、别出新(心)裁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
6、毕(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意指驾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艰辛。
7、变本加利(厉)厉,通砺,在这句成语里当“更加深一层”或“更加严重”讲。
8、病入膏盲(肓)病到了无可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中医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肓,认为此二者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9、不可明(名)状名,说出;状,形容、描述。“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10、不加(假)思索假,假借、依靠。“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
11、不茅(毛)之地“不毛之地”形容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12、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13、不落巢(窠)臼窠、巢同义,但“窠臼”与鸟巢无关,含义是“现成格式、老套子”。
C
14、苍(沧)海桑田沧海,蓝色的海洋。“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15、重蹈复(覆)辙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覆辙,翻过来的老路。
16、出奇致(制)胜制,取得。“制胜”,取胜。
17、穿(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川,河流。
F
18、发奋(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发愤:决心努力。
19、飞扬拔(跋)扈意气举动超越常轨,不受约束。跋扈,蛮横
20、分道扬镖(镳)镳,马嚼子。“扬镳”义为“策马”。“分道扬镳”,比喻志趣不同而分路。
21、纷至踏(沓)来连续不断的到来,纷纷到来。沓,多而重复。
G
22、甘之如怡(饴)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苦、痛苦。饴,饴糖。
23、各行其事(是)是,正确的。“其是”,自以为正确的。所以,这句成语含有贬义。
24、攻城掠(略)地掠、略二字都有“夺取”义,但夺取的对象不同:掠,夺取人、财、地;略,夺取土地。
25、固(故)步自封故步,取自“邯郸学步”的故事,本义为“原来走路的姿势”,在这句成语里比喻成规旧套。“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盲目自得。
26、骨梗(鲠)在喉鲠,鱼刺。“骨鲠在喉”,比喻有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27、鼓(蛊)惑人心迷惑、毒害人心。蛊,毒虫,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
28、鬼域(蜮)伎俩蜮,传说中在水里害人的怪物。“鬼蜮”即鬼怪。
H
29、汗流夹(浃)背浃,音jiā,义为“透彻”。“浃背”,湿透脊背。
30、好高鹜(骛)远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鹜,鸭子,无“追求”义。比喻不切实际,不踏实。
31、和霭(蔼)可亲态度温和,容易接近。蔼,和气、态度好。
32、怙恶不俊(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悛,悔改。
33、煌煌(皇皇)巨著皇皇,形容盛大。“皇皇巨著”,形容著作浩大。
J
34、既往不究(咎)咎,本义为“过失、罪过”,引申为“责备”。“不咎”即不责备。
35、及及(岌岌)可危岌岌,形容十分危险,快要倾覆。
36、竭泽而鱼(渔)渔,捕鱼。“竭泽而渔”直译为“排尽湖水捕鱼”,比喻一味索取而不留余地。
37、禁(噤)若寒蝉噤,闭口不言。寒蝉,秋后的蝉,寒蝉是不叫的。这句成语用“寒蝉”作比喻,形容不敢作声。
38、金璧(碧)辉煌“金”和“碧”,是国画的两种颜料:金黄色的泥金和翠绿色的石绿。用它们画出来的画,鲜亮耀眼。“金碧辉煌”通常用于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
39、精兵减(简)政“精简”不是“减少”,而是去掉不必要的,留下必要的,从而使机构精干,人员素质更高。“精简”的真谛在于精干。
K
40、苦心孤旨(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诣,到。
41、烩灸(脍炙)人口脍,切得很薄的肉片;炙,烤肉。“脍炙人口”,比喻优美的诗文或美好的事物得到人们交口称赞。
L
42、老奸巨滑(猾)形容十分奸诈狡猾。猾,狡猾
43、厉(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励,振奋。
44、礼上(尚)往来尚,崇尚,讲究。“礼尚往来”,指礼节上注重有来有往。
45、廖廖(寥寥)无几形容非常少。寥寥,稀少。
46、鳞次节(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整齐地排列。栉,梳篦。
47、伶牙利(俐)齿伶俐,聪明灵活。“伶牙俐齿”,形容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48、流言非(蜚)语蜚,同“飞”。流言、飞语,均指毫无根据的话。“流言蜚语”多指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49、留(流)芳百世美名流传百世。流芳,流传美名。
M
50、毛骨耸(悚)然悚,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51、美仑(轮)美奂轮,轮囷,古代的圆形谷仓,形容高大的样子。奂,众多。“美轮美奂”,形容建筑物的高大宏丽,其他用法要慎重。
52、迷(弥)天大谎弥天,满天,形容“谎言已达到极致”。
53、糜糜(靡靡)之音低级趣味的音乐。靡靡,颓废淫荡。
54、棉(绵)里藏针形容柔中有刚,或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绵,丝绵。
55、明火执杖(仗)仗,兵器。“明火执仗”,指点燃火炬,手拿武器,比喻强盗行为或肆无忌惮地干坏事。
56、名符(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副,符合。
57、名贯九洲(州)相传大禹治水成功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所以“九州”是“天下”的同义词。大禹时代的“天下”,即华夏大地。
58、默(墨)守陈(成)规墨守,墨翟之守,说的是墨子与公输般较量攻守的故事,本义为“固守”,后来演变成“守旧”。成规,久已通行的规则或方法。“墨守成规”,比喻因遁守旧不知变通。
O
59、沤(呕)心沥血呕心,费尽心思;沥血,滴血。“呕心沥血”,竭尽心血。
P
60、旁证(征)博引旁,广泛;征,搜集。“旁征博引”,形容做文章广泛搜集和引用材料,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Q
61、青出于兰(蓝)而胜于兰(蓝)“兰”是“兰”的简化字,不是“蓝”的简化字,“蓝”简化作“蓝”。蓝,蓼蓝,一种草本植物,叶汁可作蓝色染料。青,靛青,从蓼蓝叶汁中提炼出来的青色染料,颜色比蓝深,所以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成语,比喻学生超过老师,后人超过前人。
62、磬(罄)竹难书罄,器皿中空,用尽;竹,竹简,古代的书写材料;罄竹,把竹简用光了。“罄竹难书”,多用以形容罪大恶极,比喻罪恶事实多得写不完。
R
63、人才挤挤(济济)济济,读作jǐjǐ,义为“众多的样子”。类似的成语还有“济济一堂”。
64、如愿以尝(偿)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65、弱不经(禁)风禁,承受。
S
66、色彩斑烂(斓)斑,斑点或斑纹;斓,多彩。“斑斓”,形容灿烂多彩。
67、山青(清)水秀清,清明洁净。“山清秀水”,山水清净秀丽。
68、稍(少)安勿(毋)躁少,音shǎo,暂时。毋,不要。“少安毋躁”的意思是:耐心等待,不要急躁。
69、水乳交溶(融)融,融合。比喻关系融洽或结合紧密。
70、所向披糜(靡)力量所到之处,一切障碍全被扫除。靡,顺风倒下。
W
71、危如垒(累)卵累,堆积。“累卵”,一层层堆积起来的蛋,比喻局势极不稳定。
72、委屈(曲)求全曲意迁就,以求事成。曲,委曲己意。
X
73、相形见拙(绌)跟另一些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绌,不够、不足。
74、向偶(隅)而泣独自在一旁哭泣,比喻非常孤立或因得不到机会而失望、难过。隅,角落。
75、心无旁鹜(骛)骛,纵横奔驰,引申为“追求”。“旁骛”,没有杂念,比喻专心致志。鹜,鸭子,无“追求”义。
76、心心相映(印)印,印证。“心心相印”原为佛教术语,本义为“以心印证佛法”。演化为成语,形容思想境界和感情完全一致。
77、辛辛(莘莘)学子许多学生。莘莘,众多。
78、虚座(左)以待空着左边的尊位恭候贵客,指特意留待他人。左,古礼主人居右,宾客居左,因以左为尊。
79、炫(烜)赫一时名声、气势在一个时期内很盛。烜,盛大。
Y
80、淹(湮)没无闻被埋没而无人知晓。湮,埋没。
81、.淹淹(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奄奄,气息微弱。
82、掩(偃)旗息鼓偃,本义为“人倒地若卧”,引申为“隐匿”。“偃旗息鼓”,指放倒旗帜,停止敲鼓,形容隐蔽行动,也指停止战争或停止行动。
83、摇摇欲堕(坠)形容极不稳固,就要掉下来或垮台。坠,掉下。
84、遗(贻)笑大方遗、贻二字,都有“留下”的意思,但使用时有所分工:表示“死人留下”用“遗”,表示一般留下用“贻”。“大方”,专家、方家。“贻笑大方”,让行家里手见笑。类似的成语还有:“贻害无穷”、“贻害后学”。
85、以(倚)老卖老倚,仗恃。“倚老”,倚仗年纪大。
86、饮鸠(鸩)止渴鸩,传说中的一种鸟,用它的羽毛泡酒,可以致人死命。
87、渊源(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88、越桌(俎)代庖厨子没做饭,掌管祭祀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等祭品的器具。
89、悠(优)哉游哉优,本义为“吃饱了”,引申为“有余、悠闲”。“优哉游哉”,形容悠闲自在。
90、忧(优)柔寡断优,由“悠闲”引申为“犹豫”。
Z
91、再接再励(厉)厉,通“砺”,即磨刀石,作动词用,表示“磨砺”。“再接再厉”源自唐代诗人孟郊描写斗鸡情景的诗句:斗鸡在再次厮斗之前[再接],先在地上磨喙[再厉]。“再接再厉”,比喻做事要不断努力,争取最好。
92、责无旁代(贷)贷,借贷,要求贷方守信,不可推卸还贷的责任。“旁贷”,推卸给别人。
93、仗义直(执)言执言,说公道话。
94、真知卓(灼)见灼,本义为“火烧”,引申为“明白、透彻”。“真知灼见”,建立在真知基础上的正确而深刻的见解。
95、针贬(砭)时弊砭,古代治病的石针,“针砭”在这句成语里作动词,当“指出”讲。
96、震(振)聋发聩“振”和“发”同义,都是“唤起”的意思;“聋”和“聩”也同义,都是“听不见声音”。“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精神麻木的人。
97、众口烁(铄)金众人异口同声的议论,足能熔化金属,形容社会舆论的力量很大。铄,熔化。
98、纵横俾(捭)阖以辞令打动别人,在政治和外交上运用分化和争取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捭阖,开合。捭,分开。
99、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100、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成语(chénɡ yǔ)
(1)习用的古语。
古文不宜蹈袭前人成语,当以奇异自强;四六宜用前人成语,复不宜生涩求异。元刘祁《归潜志》卷十二
凡作倔强聱牙之句,不合自造新言,只当引用成语。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音律》
不节烈(中国称不守节作‘失节’,不烈却并无成语,所以只能合称他‘不节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国家?鲁迅《坟·我之节烈观》
(2)指长期习用,结构定型,意义完整的固定词组。大多由四字组成。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或是当时成语。清任泰学《质疑·经义》
我想了一阵,想出个模棱两可的成语来,写了‘有口皆碑’四个大字。赵树理《金字》
[编辑本段]【外语翻译】
【英语】idiom, phrase
【日语】〈语〉熟语.成句.ことわざ.
【韩语】[명사]성어.관용어.
【法语】[n.] expression toute faite/ locution/ proverbe
【德语】[Sprachw] Chinesische Sprichwörter[S] Redensart, Idiom;Sprichwort
【意大利语】[名] proverbio; frase idiomatica; modo di dire
【世界语】proverbo
【加太隆尼亚语】proverbi
【阿拉伯语】مثل،قولمأثور
【维吾尔语】ئىدىئوم،تۇراقلىقئىبارە،تۇراقلىقئىبارە،ئىدىئوم
【俄语】фразеологияидиомаཁ་དཔེ།གོམས་གཤིས་སུ་འགྱུར་བའི་བ
【蒙古语】хэвшмэлхэллэг;өвөрмөцхэллэг
[编辑本段]【成语之最】
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最遥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吝啬的人-一毛不拔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昂贵的文章-一字千金
最快的流速-一泻千里
最赚钱的生意-一本万利
最洁净的东西-一尘不染
最有胆量的人-胆大包天
最惨重的失败-一败涂地
最有效的劳动-事半功倍
最珍贵的承诺-一诺千金
最大的网-天罗地网
最大的功绩-丰功伟绩
最快的时间-一日三秋
最全面的手术-脱胎换骨
最绵长的口水-垂涎三尺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成语故事》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语故事》读后感1我看的书是《成语故事》,看完这本书后,有的让我感到感动,有的让我觉得好可怜,还有的让我觉得好笑……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惊弓之鸟》,因为它里边的内容让我很吃惊。有一个人叫更羸,他只要拉一下弓,没有架上箭,那只大雁拍了几下翅膀,就掉了下来。我感到很吃惊!他是怎么做到的?
还有《囫囵吞枣》里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学习知识时我们也不能像故事里说的那样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成语故事》读后感2《成语故事》是一本很精彩的书,书里面讲了许多成语故事,每篇都带有插图,非常吸引人,所以我非常喜欢看这本书,对它爱不释手。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的主角叫南郭先生,他没有真本事,却在宫里混吃混喝,后来朝中换了大王,改变了吹竽的规矩,由原来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个一个的吹,最后南郭先生实在混不下去,于是就逃跑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样弄虚作假,要有真才实学才能站稳脚跟。
记得有一次音乐课上老师要我们回家好好练习新学的歌,我回去没有好好准备,心里想反正唱歌是大家一起唱的,老师不会发现的,可是第二天的音乐课上,老师请了几个同学起来单独唱,我被叫到了,结果我结结巴巴地没有唱出来,同学们听了都笑了,我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心里想我以后再也不滥竽充数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踏踏实实地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也很有意思,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于是他就跑到田里,把秧苗都往上拔了一大截,最后原来绿油油的秧苗,最后都枯黄死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心急,凭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让我们多学点东西,不管我们喜不喜欢学,给我们跑东跑西报这个班那个班地学东西,到最后我们什么都没有学好。我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为我们考虑考虑。
我喜欢读《成语故事》,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故事,每个故事都让我受到了很多启发,增长了知识。
《成语故事》读后感3在我而年级的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两本成语故事,一本是《中国孩子最想看的成语故事》,另一本是《课外必读成语故事》。这两本成语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故事,有的是寓言故事。我看了都非常喜欢。
狐假虎威,百兽之王的老虎被狡猾的狐狸骗了,它不知道狐狸借着它的利害,使小动物见着老虎就跑掉了,老虎也就相信它是神的使者了。成语“狐假虎威”指的是借着别人的权威势力来欺压别人,也指借着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
守株待兔,春秋时代宋国有个农夫,他家田地的地头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突然远处跑来一只兔子,它跑得很快没注意大树,一不小心撞上了,把脖子折断了死了,农夫捡起兔子,捡了大便宜,可以美餐一顿。他想到,没准兔子还会撞树死,于是他每天在地里守着,什么事多不干,等到野草长得比庄稼还高了,也没看到兔子的影子。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
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是不胸怀坦荡、具有远见之人,曾有人推荐他去当官,他没去,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他与小时候朋友刘琨住在一起,听到鸡叫,他们就起来练剑,之后他们每天早上很早起来就练武,他们成为能武能文的全才。后来,祖逖被封为镇西大将军,刘琨做了都督,他们都充分发挥了各自的文才武略。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总之,看了成语故事,我不能做狐假虎威骗人之事,也不能守株待兔,抱着侥幸心理做事。而应该要像祖逖和刘琨一样闻鸡起舞,勤学勤练,大公无私做事。
《成语故事》读后感4小时侯爸爸送给我一套中华成语故事书,那时候我还看不懂,所以我就一直没看。自从我上了一年级之后,逐渐认识了更多汉字,我就愿意看这本书了。我喜欢看这本书的原因是我知到了不少历史人物和令人难忘的故事,还有就是我觉的成语很神奇:四个字就可以代表那么长的故事,讲述令人很容易理解的道理。最后一个原因是书上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这样我就可以认识更多生字了,而且让我更加熟悉了怎样查字典。
看了半年后我觉得收获很大,知道了不少成语故事,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他的关系人也由此得到好处;一暴十寒:意为晒一天,冻十天,植物难以生长,后指做事没恒心;一毛不拔:一根毫毛都不肯拔掉,形容非常吝啬。
今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坚持读这本书,认识更多的成语故事及生字。爸爸还教导让我把成语故事联系到现实生活中去,加深对成语的理解,从中受益,让我把成语故事的道理更多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更好的指导我如何学习。
《成语故事》读后感5这个学期我和老师、同学们共读了一本书——《成语故事》,这本书有七十九个成语,每一个成语之后都有一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读。
读完这本书,我的收获很大。“程门立雪”讲的是尊师重道的故事,表现了杨时和游酢学习的刻苦及对师长的尊重。也告诉我们,在学习上一定要谦卑、刻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真本领。“对牛弹琴”则告诉我们,跟不同的人说话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负荆请罪”讲了廉颇故意在人前羞辱蔺相如,但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所以避开廉颇。廉颇后来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负荆向其请罪,最终两人结为生死之交的故事。它启示我在集体中生活应该顾全大局,做了错事要及时改正。
“高山流水”让我明白知音难觅的道理。如果在学习生活中能遇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岂不是一件快事?“覆水难收”更让我明白做决定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口出狂言,做让自己后悔的事;也让我明白人无完人,不能将不如自己的人全盘否定……
成语是多么美妙又是多么深奥,我希望我以后能学到更多的成语。
《成语故事》读后感6读了这本成语书,我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会了许多成语的意思并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本书中包含了战国时期人们会用的许多成语,表示了许多的意思。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和最熟悉的有:班门弄斧、乐极生悲、人杰地灵、暗箭伤人、草船借箭、千钧一发……等许多成语都得到我的喜爱,我觉得这本书有精英的编辑,深沉而有博大的知识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去品读它。
成语故事中的成语有很多有利于我们在写作文时用它。我对大公无私的成语意思记得很牢我来给你说说:春秋时,晋平公对祁黄羊说:“南阳少一个县长,应该谁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他能行的。”平公惊奇的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
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上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上任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办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称颂他是个好县令。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能算是大公无私啊!还有千钧一发拔苗助长等我也能给你讲得清清楚楚。
这些故事深受人们的品读和利用,成语真是妙不可言啊!
《成语故事》读后感7我读完了《成语故事》这本书,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
这本书中讲述了很多有趣的`成语,半途而废、不耻下问、唇亡齿寒、风声鹤唳、三人成虎、刮目相看等,这些成语都包含着一些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半途而废”。
图片
半途而废这则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决定外出寻师,提高自己的学识。一年后他放弃了学习,回到家中,妻子很是生气,拿起剪刀到纺织机前说:“这些丝织品都是蚕丝织成的,一根一根蚕丝累积起来才有一寸;一寸一寸累积起来,才有一丈、一匹。如果我现在把织机上的丝织品剪断了,以前的功夫就全都白费。你在外学习,每天都要问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方面不够?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成就自已的美德。你中途就回来了,跟我剪断织机上的丝织品没什么不同。”听了妻子的话,他深受教育,立刻动身回到老师那里,继续努力学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到头来一无所有,结果就像三心二意的小猫钓鱼一样。
《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很多历史知识、文学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
《成语故事》读后感8今天,我读了《成语故事精选》里的一个成语,名叫《守株待兔》。这个成语主要是讲一位懒惰的农夫想不劳而获的故事。
这个农夫每天都要去田里种菜。有一天,一只野兔突然从森林中惊慌失措地飞奔出来,一头撞到田旁的一棵树桩上,了。因此,农夫一家就在晚上美餐了一顿。从此以后,农夫再也不在田里干活了,而是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下一只撞的兔子。结果,田地里的野草越长越高,庄稼都了,而农夫也再没有等到撞的兔子了。
看完这个成语故事之后,我想这个农夫也太傻了。他也不想一下,如果几十年之后一直都没有兔子撞,那他不就会饿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这次只是一次碰巧的现象,不是每只兔子都会往树上撞的。如果农夫还像以前一样每天都辛勤劳动,那么,他就会有很多粮食吃。
我还联想到了现在社会上的那些乞丐。他们有些看上去也不傻,又有手,又有脚,但是他们却在大街上向过往的行人要钱,这些就是不劳而获的人。其实他们可以去餐厅洗碗或是去搬运东西,这些工作总好过他们去低声下气的乞讨吧!他们就是不想劳动,而又想有得吃,有得穿。我们不能做这样的人。
《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凡事不能靠碰运气,要靠自己的辛苦劳动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
《成语故事》读后感9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的楚国,那天刚刚祭祀完,于是主人拿出一壶酒招待过来帮忙人。这时有人建议通过画蛇比赛的方式,谁画的最快,谁就能独享这一壶美酒。大家都想得到这壶美酒,于是都答应了。比赛开始了,大家都忙着画起了蛇,有一个人画的特别快,不一会的功夫就把蛇画好了,他看到别的人还都没有画好,于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本事,给蛇画上了脚。当他画完想去喝酒的时候,别人一把抢了过去,说到:“从来没人见过蛇长脚的,太多此一举了。”于是这个人眼睁睁看着别人把酒一饮而尽。
这个故事告诉一个道理,做事情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不要多此一举。多余的东西不但不会加分,反而会被扣分。在事情即将完成的时候,不要被所谓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干一些无谓的事情将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相让。越到最后关键的时候,越要沉住气,不要飘飘然,要尊重事实。生活中画蛇添足的例子也有很多:例如喂鱼的时候,每次少许鱼食就够了,如果你给的太多,它们就容易撑死;写毛笔字的时候,本来写的挺好的了,非要去描一笔,结果字更丑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10我家里有很多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中华成语故事》,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成语故事,每个故事很简短,但道理很深,也让我学了不少知识。
书中我最喜欢的成语是“闻鸡起舞”,讲的是,东晋有个叫祖逖的人,他小时候不爱读书,爱贪玩,长大后觉得自己没学问,不能报效自己的祖国,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想为国家做贡献。他有一个好朋友叫刘琨,他们俩感情深厚,经常吃睡在一起,他们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都想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梦中突然听到公鸡的叫声,于是用脚把刘琨踢醒,问他:“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要不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吧?”刘琨听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文武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后来他们两个人都成了将军,实现了他们报效国家的愿望。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体会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废,说到做到,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成语故事》读后感11孟母三迁讲的是孟子小时候由贪玩到爱学习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孟子。孟子小时候家住在墓地附近。他和邻居家的小孩子,把学办丧事当做游戏玩。因为孟子不好好学习,孟母接连搬了两次家,最后搬到学堂附近。
由于在好的环境下受到好的影响,孟子开始注重学习,发奋读书,最后成为一个大学问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在小的时候就要养成好的习惯,只有好的习惯才能成就大事。
“孟母三迁”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
译文
孟子年少时,家住在坟墓的附近。孟子经常喜欢在坟墓之间嬉游玩耍。孟母见此情景,就觉得这个地方不适合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到市场附近居住下来。可是,孟子又玩闹着学商人买卖的事情。孟母又觉得此处也不适合孟子居住,于是又搬迁到书院旁边住下来。此时,孟子便模仿儒生学作礼仪之事。孟母认为,这正是孟子所适宜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定居下来了。
《成语故事》读后感12掩耳盗铃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成语故事》读后感13读了成语故事这本书,我学到了许多成语,也理解了他们的意思。
在这些成语故事里面,我最喜欢“杯弓蛇影”这个成语了。它讲的是应郴请杜宣来喝酒,一张弓的影子映入了杜宣的酒杯中,杜宣以为是蛇吓得汗如雨下。但不能不喝,杜宣喝了几小口就走了。杜宣回到家中又感觉到蛇在肚中蠕动,难受到喝水吃饭都困难。杜宣吃了很多药,病情也没好转。应郴来到杜宣家问他怎么会闹病,杜宣就事情的来龙去脉给应郴描述了。
应郴回到家,在厅堂里思考,北墙上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坐在那天杜宣的位置上,取来一杯酒,也放在原来的位置上。果然发现不细看,酒杯中弓的影子确实像一条蛇。应郴把事实告诉了杜宣,杜宣的病很快痊愈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想一想为什么。要通过调查实践去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或真相,去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法。
《成语故事》读后感14我囫囵吞枣的看完了一本《成语故事》,经过简单的阅读让我明白了什么是成语,成语言简意赅,深刻隽永。阅读《成语故事》能够了解历史,通大事理,学习知识。
凿壁偷光说的是汉代学者匡衡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的故事。
囊莹映雪讲的是晋代有个叫车胤和孙康的人,因家境贫穷没有灯,把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用其发出光束当灯来读书。
水滴石穿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水滴不止,必能将厚厚的石板滴穿。与之相同的还有一个叫锲而不舍的成语,这个成语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苟子的《劝学》一文,其中一段写道:“如果只刻一下就放弃了不再刻,那就算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段,可是如果不听地刻下去,即使是坚硬的金属和石头,也能够把它们刻穿。”所以要用“锲而不舍”的精神来学习。这样就必须能成功。这些成语故事只是浩瀚的成语海洋中的几朵奇葩。经过阅读,让我感悟到学习和读书的重要性。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而学习和读书同时也是件很刻苦的事。自古瓜儿苦后甜。我们从中就应抓紧点点滴滴的时间来学习,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在学校上要灵活运用,不能按图索骥,更不能东施效颦,学会用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我的短处。这些古人是我学习的榜样,只要锲而不舍,不畏艰难,才会有辉煌的明天。
《成语故事》读后感15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成语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暑假里,我读了《中国成语故事》这本书,书中的许多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
《滥竽充数》主要讲了在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许多人一起吹竽,南郭先生不会吹,也混在里面充数。后来齐湣王继位,他喜欢让人一个一个地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自知混不下去了,只好逃走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哑然失笑,因为我也曾经当过“南郭先生”。那还是我上三年级时的事了,有一次班级要举行元旦联欢会,老师说需要剪些窗花来装饰教室。我不会剪窗花,但是看到许多同学都去帮忙,我也跟去了。我装腔作势地说:“剪窗花还不简单吗?简直是小菜一碟!”我一会儿让这个同学剪小草,一会儿让那个同学剪小花,俨然是一个“行家”。正巧这一幕被老师看见了,在总结时老师还表扬了我,我心里美滋滋的。在这件事过去不久的一天,老师把我和几个同学叫去,让我们去参加学校的剪纸比赛。我大吃一惊,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后来,我只好红着脸跟老师说了实话,承认了错误。
这个故事更让我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就必须有真才实学。学习也一样,绝不能弄虚作假,自欺欺人。因为没有过硬本领的人,或许能混过一时,但不可能混过一世。《滥竽充数》中的南郭先生就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所以,我们必须抓紧年少时的宝贵时光,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努力做一个有用的人。
《中国成语故事》中像这样含义深刻的故事还有很多,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掩耳盗铃》等等,有时间我还要再读读这本书。
⑴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多给一点表扬,少给一点批评,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版怀疑,这样才能与充权满活力的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待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教育行为,改善与学生的交往方式。
在节假日,我们组织学生开展“读、剪、评”活动,制作“手抄报”或“剪贴报”。把节假日中阅读过的有价值的、自己欣赏的文字、图画摘抄下来,或剪贴下来,或写感想、评论。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的形式灵活多样,我们在教学中还应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更新观念,改革教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乐园,使学生学会把语文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环境和社会生产实践中去的本领,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⑵如何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好语文,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课标中所提到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指的就是在课内外进行语文学习的种种实践方式,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也包括参观访问、办报办刊、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还包括课外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以及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图书馆等进行的语文学习等。那么如何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找准活动的途径
1、结合口语交际开展活动
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最大限度的结合教材,不应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自小学语文教材改版以后,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一个口语交际的内容,其实口语交际本身就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口语交际这一形式将自已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与人进行交流。然而这一活动要如何组织呢?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结合教材创设口语交际的“模拟情境”,如结合生活学习的校园,让学生做一回小导游来介绍我们的学校,学习了故事性强的文章,举办“小小故事会”等等。学生在仿真的情境中,兴趣盎然,表现自我的欲望空前强烈,效果十分显著;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如让学生充分融入大自然的怀抱,去观察景物的变化,感受季节的变换。观察生活中一些人物的外貌及行为举止等,从观察中获取口语交际的材料,同时,观察能力得于全面提高。
2、结合课内外阅读开展活动
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光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以阅读来增加知识的储量。其实阅读本身也是一种实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博览众书,在看的过程中撰写读书笔记,摘录好词佳句,感悟哲理真言。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学生们不光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量,而且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素材。如教师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上网搜索,查到了有关于大树的文字图片资料,使学生对“鸟的天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讲读感悟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讲出自己的见解,课后又让学生了解大树的现状,对课文拓展延伸,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
3、将实践活动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相结合
今天的小学生对于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星期的作法已深感厌恶,他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趣味十足的课外活动。那么我们如何将课堂所要教学的知识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打破语文教学仅限于书本、仅限于课堂的老的格局,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创设语文实践的空间,如举行古诗文诵读赛、书画比赛、故事大王比赛、读书交流会等。
4、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活动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过去我们过分的强调考试和分数,只让学生在课堂里读书,做练习,割断了学校与生活间的联系,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应该打破老的教学模式,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者间的教育信息,从而建立相对宽松的实践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日常生活,但又不能与日常生活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充分挖掘身边的资源。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组织参观、调查活动,学习写调查报告,如根据鸦滩镇公路严重破损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调查了解造成这一情况的具体原因,并指导学生写好倡议书,根据开学初学生将自已的压岁钱乱花这一情况,组织学生进行了有关零用钱使用情况的调查等等。
二、创设宽松的活动环境
1、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
在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有的学生畏首畏尾,他们怕自己做得不好,老师责备他们。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在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转变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活动的合作者。在活动前教师要准备充分,合理安排,设计科学合理的活动程序,,使学生的主动性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能胜任工作,全面放手让学生去做。如《设计贺年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前,我让学生到商店去看一看,问一问,了解贺年卡的各种样式,通过询问了解贺年卡的用途。活动中,先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设计思路。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制作。并指导学生填写贺年卡。整个活动过程井然有序,充满乐趣。
2、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在活动设计上,应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如在教学描春天的文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春天的印象,课前我组织了春游,带着孩子们走进了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那轻微的风,偷偷探出头的小草,树枝上的嫩芽,一下子将学生带入了春天的怀抱中。回到课堂后,先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后再学习课文,并让学生们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色彩缤纷的春天。不经意间,孩子们已将感性的认识与抽象的文字联系在一起,将具体形象的事物与生动丰富的语言融为了一体,并将生机勃勃的春天映在了脑海里。再如学完《鱼游到了纸上》之后,发给学生一张金鱼的白描画,让学生用喜欢的颜色涂绘,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有关金鱼的资料,在一起进行交流活动。
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开展相应的活动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智力结构等特点开展适宜的语文实践活动。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兴趣广泛但不持久,我们在教学中应抓住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如由学生来扮演某个字或不同的偏旁部首。一名学生戴上“木”的卡片就成了部首“木”,其他的学生可以戴上如“公”、“白”、“风”等偏旁,两组同学蹦蹦跳跳结合在一起,让其他同学认识这是一个什么字。再如,由一名同学扮演偏旁如“白”,其他同学扮演部首如“禾”、“木”、“一”等,根据不同的组合,让其他同学来识字。这个过程既是游戏的过程,又是识字的过程。在游戏中识字,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记忆深刻。而中、高年级学生无论是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持久性都有所增强,并且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因此可以进行丰富多彩的动手操作及语言描述类活动。如结合教材中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表演课本剧、举行故事会;结合身边的热点问题及现象开展社会调查等。
组织开展小学语文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参与到主动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完成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实践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只有紧密联系实际,坚持不懈的探索,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才会更加完善。
⑶速求语文成语课前活动开场白要少得!!!
每一个成语都是语文中一颗小小的珍珠,成语积累得多了,你就像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宝盒,打开这个宝盒,你将变得幽默、壑智。来吧,让我们一起寻找这个充满了智慧的成语宝盒吧。
⑷小学语文实践活动有哪些
一年级上学期
1.拼音复习实践活动
给学生出示各种实物以及相对应的音节或词语卡片。实物可以按照类别来进行准备。比如:文具类:铅笔、尺子、橡皮、卷笔刀、字典、铅笔盒、练习本、水果类:苹果、香蕉、梨、橘子桃子„蔬菜类:茄子、黄瓜、豆角、萝卜让学生给实物选择对应的拼音标签。在整个过程中复习汉语拼音的拼写和运用。
第一单元:介绍我的名字
主动和同学交流,了解他人,学会交际。课前学生询问父母自己名字的由来。课上老师发放卡片,学生用记号笔写下自己的名字。举着自己的名字向大家介绍。例如:我叫赵宸睿。我爸爸姓赵,所以我名字的第一个字是赵。这个带宝盖的“宸”字是高楼的意思,“睿”是很聪明的意思。妈妈说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长大了很聪明,学习好。这样就很有成就,像高楼一样。请大家记住我,我叫赵宸睿。然后将卡片贴在墙上。每名同学介绍完毕后,请学生找出自己好朋友的名字。例:我认识,这是赵宸睿。在活动识字,了解汉字的意义。
第二单元:我们的画
以“我有一枝神笔”导入课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请学生拿出自己课前画好的画,比一比谁画的好。出示“金话筒”,请学生介绍自己的画,其他同学做评委,评一评他的画好在哪里。他在介绍时,哪个地方介绍的详细,哪个词用的好。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后,以无计名投票的方式请学生评出今天的“小神笔”和“金话筒”。将评委“小神笔”的画和“金话筒”的发言录音打印文字稿张贴出来。在这样的活动中,训练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善于交流。发展赏识、合作精神。
第三单元:童谣谷
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带领孩子通过读童谣,说童谣,创编童谣,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童谣语言的节奏、韵律,受到情感的熏陶。编写童谣可以给孩子介绍几种形式,如问答式:学习了课文《谁的尾巴弯》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改变谁的耳朵尖?谁的耳朵圆?谁的耳朵遮着半张脸?阅读完《什么尖尖尖上天》后让学生发挥想象,续编儿歌。在阅读想象、拟人类儿歌后,给学生一个小动物让孩子想象故事创作儿歌。这样孩子在读与做中有所创造,在读中感受童谣的情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获取养分。
第四单元:食品一条街
搜集各种食品包装袋,小组认读食品名字,全班汇报。全班交流认读你喜欢的食品名称。将食品袋按类摆放,粘贴在素描纸上,再贴在墙壁上,准备随时复习巩固。本活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意识和兴趣。学会给食品分类,远离垃圾食品。
⑸语文实践课
语文实践活动课没有固定的形式,但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
1、辩论比赛式
由于学生的思维角度不同,理解水准不一,同一问题,往往出现多种答案。抓住教材中那些有异议的问题,组织开展辩论会,既可使问题答案更加明朗,又可在争辩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生活动时,还可模仿电视综艺节目上的布局,把学生分成红、黄、蓝、绿等几个小队,组成几大组进行对抗赛,如进行读书、写字赛,限时说成语赛,网络知识赛,课本表演赛等。运用这种方式可以把学生自尊荣誉感、集体荣誉感和学知识融为一体,可以把学生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游戏式
活动时,学生不再受整齐划一的课堂约束,而是在各种动态组合中,开展学习活动。以直观形象的游戏,诱发学生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如让学生以《春天》为题写作文,首先我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到野外做“寻找春天”的游戏,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我们周围发生的变化,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叙述给大家听,最后写在作文本上。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范读,共同讨论优缺点,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培养和发展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3、表演式
“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深化认识。”设计活动时,教师应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如结合《黔之驴》一课的教学,两个学生表演词语“庞然大物”、“慭慭然”、“远遁”“荡倚冲冒”“蹄”“跳踉”“㘎”“断”“尽”“去”等,(特别是表演“走”,一个学生得意洋洋跩来跩去)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有的表演的维妙维肖,还有的表演的滑稽可笑,惹得学生轰堂大笑。这样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培养了能力。 4、情境式
课中创造一个活动的境地,制造一个欢悦的气氛,就是把学生带进体验角色的情境之中。如让学生描绘大自然的风光、描述诗的意境、想象某一动人的场面,都能让学生得到很真切的感受。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介绍了一些旅游景点,然后各组推选出最佳“导游”、“游客”在班内表演。这样,不但在复述、质疑、解难中,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口语交际能力而且为每个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并能领略到最精彩的语言。
⑹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素养的提高,光靠讲读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要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外知识。
(一)联系生活,感受体验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教材为依托,以综合实践活动为媒介,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及时为学生提供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建成切实可行的符合学生年龄的活动方案。如:在教学《我在家里贴字卡》后,开展“贴字卡”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己制作字卡贴在家里相应的位置。把语文学习和家庭识字相结合,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学习资源,也因此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
(二)强化阅读,拓宽视野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突破课时的局限,教材的束缚,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活动,为检验学生阅读成果,我们还开展了一系列的成果展示活动。如:在低年级开展的“古诗文诵读”活动中,我是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适合低年级的古诗文;(2)“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这样的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共同进步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的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比如学完《我真希望》之后,我们安排了以“我真希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我是这样设计的:(1)仔细观察周边环境;(2)仿照课文结构,续写诗歌;(3)自诗歌诵读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小组集体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以及组织擂台赛的诵读、讨论,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交流合作能力,以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⑺什么是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通过动手制作、社会调查等形式来开展实践活动,进行语文教学的课程,是内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容要一环。它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因此,必须在抓好语文课堂教学的同时,认真上好语文实践活动课,使语文实践活动课真正地活动起来。
(7)语文课成语实践活动扩展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
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⑻什么是“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活动,比如搞个成语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历史名人总结、上街找商铺错别字、专题人物探究、对对联等等吧,都算语文实践活动。
然后把活动过程记下来就是作文了。
⑼我要在语文活动课介绍成语,大家帮帮我
挨家挨户
安安静静
挨挨挤挤
安居乐业
爱恨交加
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语文实践活动就是运用语文知识的活动,比如搞个成语竞赛、古诗词背诵比赛、历史名人总结、上街找商铺错别字、专题人物探究、对对联等等吧,都算语文实践活动。
然后把活动过程记下来就是作文了